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2/2頁)

“掌門,我從長安來的時候,去探望父親,他告訴我,工部研究院的王茂,研究出來了一種雙翅削山犁,可以快速的將土山,開成梯狀的田地,我去見識過了,果然好用,只是,現在百姓們都不願意種太多地,這犁,只怕是無用武之地了。”

所謂的雙翅削山犁,孫享福已經見識過其圖紙,說來,這個犁的改良,他還給工部研究院提了不少意見,在孫享福成長起來的時代,想要開梯田,直接有挖掘機,推土機。所以,他也並沒有見過這種原始的開辟梯田的耕犁,但他的幾何物理水平,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能比的,在原有的曲轅犁上,對其進行改進,難度並非是那麽大。

只需要在木犁面上,安兩個小木板,長十五公分,寬六七公分左右,厚度有個四五公分,呈三角形狀,固定在犁上,再用兩個小型刮土板,長半米左右,寬十幾公分,用合頁,與小木板連成一體,成三十多度斜角,在刮土板上固定一條橫木,支撐刮土板左右的活動,就能驅趕耕牛,把斜坡狀的泥土山,削成平地,用完之後,把整個斜角刮土板取下來,犁一點也不損壞,還能繼續耕地。

“可不是這麽說,有的地方的百姓,不希望種那麽多田,可有的地方的百姓,卻嫌田太少,不夠種,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咱們國家天然適宜耕種的土地,與百姓居住地,分布不合理。比如雲南,現在可是有兩三百萬人口,一年,要消耗掉兩千多萬石糧食,可是,他們那邊到處都是山,根本沒有那麽多適合耕種的地方,百姓們需要靠大量的野生雜食過活,而由於山多,道路難行,從外地將糧食運過去的成本也高,運費上的支出,首先就將價格推高了一倍左右,再因其稀缺,販糧者想要賺取更多,所以,那邊的糧價,比長安的兩倍還高。這還是中原地區產糧多,各路商賈不斷的往他們那邊運的緣故,所以啊!這犁,在雲南那邊,有大用,而你們這一批畢業生,我想分出至少三分之一,去雲南那邊,支援他們的耕種事業。”

“去雲南?那邊,貌似沒有什麽家族企業過去投資搞開發啊!”

“這就是那些世家短視的地方了,他們只以為下下屆的運動大會會在廣州城舉辦,就一窩蜂的去了南方沿海,而對於雲南這樣蠻荒之地,他們又缺乏了解,卻不知道,雲南之地,可處處都是寶,且不說那些價比金銀的藥材,你們知道,雲南之地產的茶麽?”

“茶?”

王喬帶過來的學生聽到這個字眼,頓時來了興趣,因為,他們在農學院學習的時候,聽老師們講過好幾種培植茶樹的方法,要知道,自從貞觀二年,北方平定,牧民百姓們解決了牛羊過冬的問題之後,北方的人口繁衍,也是逐年遞增的,六七年下來,早已從原先的一百來萬,增長到了一百五十萬以上,當然,這還只是善陽,定襄治下的人口,算上泰安,上齊,烏蘭,以及整個薛延陀汗國的人口,光是國內,至少有五六百萬人口對於茶葉有較強的剛性需求。

所以,茶葉在北方草原賣的很貴,很緊俏,屬於超高經濟價值作物,來自善陽的學生都知道。

孫享福到了山南道之後,很快就找到了本地的一個產茶地,君山。在他的推動下,君山銀針已經成為了一個本地知名特產,而且茶樹的種植範圍和產量,也在不斷的加大。

但是,就目前來說,整個世界,也就大唐在產出茶葉,並且懂得將它制作成各種口味獨特的茶葉,即便它現在的產量再擴大十倍百倍,也未必能滿足的了市場。

“沒錯,就是茶,這個東西,不僅咱們本土的牧民需要它,吐蕃高原,還有西方各國,都需要它,其未來能創造的經濟價值,不亞於其他任何經濟作物,所以,咱們需要盡早的研究它的種植,擴大它的產量,先別人一步,入手這個產業。”

聞言,王喬笑著道,“聽您這麽說,咱們去雲南的任務還很重啊!既要幫助他們開梯田,教他們種植糧食,種藥田,還要教他們種茶,采茶,制茶。這麽艱巨的任務,只怕除我之外,沒有其他人能夠勝任了。”

孫享福指了指他笑著道,“你這滑頭,這麽想可就錯了,你們這批畢業生,我都有大用,除了分一批到雲南之外,還有一批,我打算派去東北,黑水都護府那邊。”

眾生聞言,一齊驚訝道,“又是蠻夷之地?”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嗯,咱們大唐內部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軌道,只需要時間累積,它就能變的越來越好,現在,該是到了推動周邊偏遠地區的發展的時候了,只有周邊各個少數民族都發展起來,過上好日子了,咱們整個國家,才能更加安穩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