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2/3頁)

孫大力半笑半愁的走了,孫享福,則是繼續在田埂之上,思考著大唐的未來。

若說這個秋天大唐最大的事件,還未必是朝廷在海外新設了耽摩道,而是五姓七家,經過長達七八個月的清點核算之後,終於改制完成,並且對外發行股票上了。

其中,以王家的規模最大,將家族固定產業分配給族人之後,所有對外經營的營生,以及現金存款,折算成了五千萬股,分配給族人,每股凈資產一貫,他們在報紙上刊登相關信息之後,又向市場上發行五千萬股,發行的價格為三貫,上市的當天,漲到了四貫零五十二錢,持有王氏集團三千萬股的王旭,以一億兩千多萬貫的身價,排在大唐富豪榜的第三位,在長孫無忌之後。

因為,此時富豪榜上的第一位,已經是皇帝李世民。

這幾個月,幾乎所有向市場增發股份的企業的股票,他都有購買,像王氏集團增發的五千萬股,他一口氣就買了兩千萬股,而且是最初的增發價,因為沒有計算機統計之類的,根本無法搞什麽抽簽中新股,交易中心的新股發行,就是直接由原始股東,用發行價,在大盤上掛賣單出售,買家在交易中心拿錢購買,先出手,先得。

比如王氏集團要以三貫錢發行五千萬股,他們就會直接在賣盤上掛五千萬股,單價三貫的賣單,誰有錢,都可以買,先到先得,賣完了這五千萬股,然之後就是自由出價收購,收購的人出的價錢越高,股價就越高,以買賣的最新成交價,為現價。

而在這個世界上,誰又能排到李世民前面呢!所以,只要他願意買,都能按照發行價購買股票,當然,也不是說,李世民按照發行價購買股票,他就鐵賺了,因為,他買的多,一旦開始拋售,沒有人接盤,那麽,股價就會直落,最終能夠套現多少,很難說,畢竟,其原始股的凈資產只值一貫錢,再算上增發的股票,每股實際價值,只有五百錢而已。

要問李世民哪裏來的這麽多錢,增持所有在交易中心上市公司的股票,那就要看大唐的船隊從海外拉回了多少金銀進入鑄錢廠了,反正,李世民現在持有的股票的市值,超過了五億貫,他購買這些股票的實際成本,也差不多達到了三億貫,這些錢,真正屬於皇家的所持有的產業,為他從市場上賺來的,還不到五千萬貫,其余的錢,來路大家猜的到,但沒有誰說破。

股份改制起到的另一個效果,就是將各個世家隱藏的財富,都挖了出來,自從長孫氏和韋氏作為第一梯隊上市之後,大唐錢莊的存款量,就以直線上升的速度在增長,僅僅半年左右的時間,就翻了一倍多,突破了十八億貫,而市場上的活錢,卻並沒有見減少,這倒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

這個民族采礦制錢的歷史,已有千年,也就是到了現在,才將大部分老底都抖出來,不過越是往後,上市發行的股票,就越賣不起價錢來了,因為活錢,都已經被這些上市的企業,吸走了大半,大家反而期待李世民大力出手,購買自家發行的股票,像王家,如果不是李世民掏六千萬貫,買了他們兩千萬股,他們的股價,絕對到不了四貫多,也就能勉勉強強按照發行價,把發行的股票賣完而已,因為,他們的盤子太大,一下子,就要圈走市場上一億五千萬貫以上的現金。

而像尉遲老黑,程咬金這樣的大戶代表們,現在手頭上都已經沒錢了,全都是一堆股票,還不敢大量往外拋,因為沒有漲跌停限制,拋的多了,沒有人接盤,價格就跳水了,損失的可就是他們。

不過,相比於後世的股市,這個時期的股市,還算正常,一般價格到了凈資產的六到八倍,就沒有人出更高的價格買入了,甚至有些人已經開始根據各個家族公布的盈利能力,來計算它的投資回報率,看看自己持有股票,通過多少年分紅,可以拿回成本,一般到了八到十年左右,就不會有人買了,與後世動不動幾十上百倍的市盈率相比,反倒是現在更靠譜,因為大家買股票的性質不同,這個時代,能玩的起股票的,大多是大戶,他們是以投資,拿分紅為目的,後世,則是全民參與,以投機賺差價者居多。

當然,改制上市還有一個只有王旭這些世家子們才知道的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瓦解了他們通過借貸經營,把自己的利益捆綁在朝廷身上的目的。

現在,通過股票發行,他們有足夠的錢去擴張自己的產業,然而,他們卻不敢盲目的擴張了,或者說,不敢做以不是盈利為目的擴張了。

因為,這些經營項目進入股份制公司之後,虧本,大家一起虧,虧的厲害了,所有持股人都受損,到最後,可能將你整個家族都拖垮,背靠了公司,再想推一個人出來背鍋,做成壞賬,坑錢莊,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整個倒閉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