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2/2頁)

這個消息被在整個戰亂區域散播開之後,就變的一發不可收拾了,各地吃不上飯,或者受戰亂威脅生命的窮苦百姓,紛紛向伐那比王國這邊湧了過來,人口很快突破了一百萬,然後是兩百萬,乃至更多。

密衛將領急忙向嶺南告急,馮盎便立即調了糧食過去,之後,李世民又派了劉弘基前去主持大局,由於此前馮盎在救援伐那比王國的時候,他們的國王就已經向大唐上表稱臣了,所以,劉弘基到了當地之後,直接全面接掌了軍政大權,現在,劉弘基奏請在印度沿海控制區域設置州道的奏章,已經送往長安了。

這可是一個能為大唐新增方圓三千多裏版圖,五百多萬人口的大事件,其實要不了多久,孫享福就會收到消息,因為,朝中大臣很多都跟孫享福保持了通信,而這麽大的事情,李世民肯定會昭告天下的。

劉弘基現在可以說是整個大唐最忙碌的人,五百多萬,信仰的教派不一樣,國家不一樣,語言雜七雜八像難民一樣的百姓,可不好管理,加上伐那比王國原有的駐軍,和他帶過去的兩萬大唐海軍,以及接收的經過了半年訓練的五萬雜牌軍,共十余萬大軍,他也只能勉強的做到安置百姓,維持治安,根本沒有余力參與到戒日王的統一戰爭中去。

而他們現在的這個狀態,已經被印度地區南北兩大勢力,看成了是一坨肥肉,誰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都會來吃這塊肥肉,而這,也可能會拉響李世民統一歐亞大陸的序幕。

分析清楚了這些事情,孫享福就只能更加認真的種糧食了,因為,他現在的狀態,左右不了這些天下大事,只能想辦法,把它往好的方向推,一旦大唐邁起了擴張的腳步,那麽,接手的,可能是以千萬計的,沒有什麽產出的百姓,光是一千萬百姓,一年需要消耗的糧食,都是億石以上,何況是更多。

等孫享福發了一會愣之後,孫大力又道,“那個,還有個事情,我得跟你說說。”

“什麽事情?”

“朝廷下季來拉糧食,可能不會支付現金。”

“這是為何?有海外百萬礦工為大唐提供金銀,朝廷的進賬可不少,不會差咱們這幾十萬貫吧!”

孫大力答道,“錢,朝廷自然是不差的,但是,朝廷還有其它的目的,就是安民,所以,到時候,會以勞工來抵償。”

“什麽意思?朝廷準備將那些印度人遷到山南道來?”孫享福有些意外的道。

“咱們這邊可以開發的垸田這麽多,產出又這麽高,陛下不動心思才怪。”孫大力有些無奈的道。

雖然勞工可能為九垸縣貢獻更多的經濟價值,但終究沒有真金白銀來的實在。

倒是孫享福,愣神了片刻之後,才道,“這樣可能更實在,不過你得通知各縣,提前做好百姓的思想工作。”

金銀的大量流入,就會導致其一定程度的貶值,而勞動力,卻是實實在在,永遠不會貶值的東西,這些被遷過來的勞工,肯定都是青壯,在當地勞作幾年之後,再安置下來,就可以直接作為熟手農夫,為朝廷產出糧食,李世民的算盤,打的不可謂不響。

“那行,我這就去安排,對了,我聽隔壁幾縣反饋回來的消息,他們今年下季的水稻種的也不差,若是豐收了,一定會過來感謝你,秋收之後,咱們九垸縣可能會比較熱鬧喲。”

“呵,不過是想多聽我講幾堂課而已,回頭我會對應他們各縣的學習階段,針對性的講一段時間的,對了,過幾天,我讓人送一些圖紙給你,是關於縣城修建那些高層建築的設計圖,還有一些新式民居的設計圖,等張純派過來的工程隊到位了,你給在百姓中間推廣推廣,我覺得,像一號院這邊的百姓,家裏人口多了,原先的磚瓦平房,已經不夠住了,該是修建更大,更舒適的樓房的時候了,各家現在都具備這個財力。”

“得嘞!我回頭我摧摧張純趕緊派人,可不能做了工部的高官,就忘了咱們這些老兄弟。”

修建樓房,不僅能提升居住的舒適度,還能大量的節省用地空間,以現在一號院這邊平均每戶三個以上孩子,還在不斷增加的現狀,原先的那些四房民居很快就會不夠住,不提早想辦法解決,到時候百姓們就會用自己的辦法解決,就可能會出現亂用地的現象。

當然,孫享福要推進這些東西的原因,是給目光並不長遠的百姓們,樹立一些看的見的新目標,免得他們小富即安,越來越懶惰,後世的新農村,那家那戶還不得起個幹凈整潔的樓房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