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2/3頁)

連李恪這樣的庶子都有這麽高級別的官職了,他這個嫡子,又怎麽會差呢!

在李泰想來,一年後,自己最少也是荊州都督,洛陽都督一級的官職,若是能直接當個州道總管,或者州牧,說不定還能一直在長安逍遙快活,他可是並不介意什麽實不實權的,有個高大上的職位掛在身上,讓他繼續待在長安就好。

“孫先生,您可是奉旨在這裏種稻,陛下讓我來宣旨,還交待了讓我把這邊試驗田的產量,以及各垸田百姓的水稻產量數據帶回去,您這邊,核算出來了麽?”

對於這個不怎麽熟悉的內侍官,孫享福本來是沒有跟他打招呼的打算的,卻不想,他在人群中一眼就認出了穿著普通百姓服飾的自己,直接問了過來,孫享福便只好利索地答道,“試驗田,十石八,百姓自種的田地,九石七。”

“百姓們自己都能種出九石七的產量?”

見到那傳旨的內侍有些不信的反問自己,孫享福再度道,“只多不少。”

“據我所知,紀南,鐘祥,九垸,三縣,今年種植了新稻種的稻田有三百多萬畝,這豈不是說,光是這三縣,就收了三千多萬石糧食?不知朝廷能否征調?”

“三千萬石大米都有,谷殼,在我們這,是不算糧食的,只能磨碎了喂豬,或者喂雞鴨。不過,陛下要將這邊的糧食調做它用的話,最多只能調一千萬石大米,因為,這三縣的米粉和小食品產業都已經上馬,會大量向外出貨,加上自身的數十萬人口和外來人口的消耗,半年時間,應該能消耗掉兩千萬石大米。”孫享福有些莫名的煩躁的解釋道。

這三縣可不僅僅是三百多萬畝水稻田,是將近四百萬畝水稻田,因為,今年,加入耕種的戶頭增長了不少,使得三縣的土地,都快要達到飽和狀態了。

“那下一季稻谷收割,朝廷是不是還能征調一千萬石大米?”

“是的。”

“那足夠了。”

那內侍說完這句,便不再理會孫享福,又交待了幾個沒有受封的王爺,讓他們認真種稻,莫要辜負李世民的期望之類的話,便走了。

看著他的背影,孫享福轉頭向正在給李恪道喜的李泰問道,“剛才那個內侍,是誰?”

李泰有些不解地答道,“以前的內府總管,馬大全,現在,應該是內侍監的副監,怎麽,老師您不認得宮裏宦官的儀服麽?”

“我認那東西幹嘛!”孫享福沒好氣的道。

馬大全莫名的讓他升起了一股厭惡感,倒是有些奇怪,如果,他現在仍然在朝的話,那麽,他一定會推動這個宦官制度改革的,朝廷官員的任命,純政治的事情,就不應該由他們這些閹宦來宣讀,他甚至認為,宦官這個產物,就不應該繼續存在下去。

轉身回屋之後,他又突然想到了李世民要糧食幹啥?

不過,要是去信到長安去問的話,只怕往返又要好多天,只怕那時來調糧的人都已經到了,想想,還是直接等調糧的人來了,再問孫大力吧!

索性李恪三人要去的地方都不遠,尤其是李恪本人,郢州現在的治所,看就在離九垸縣一百多裏的紀南縣,快船半日可達,復州的治所沔陽縣,也不過兩三百裏,一天以內的路程而已,所以,孫享福也沒有給他們搞什麽熱烈的歡送儀式,讓廚房做了幾個菜,單獨請他們吃一頓,聊一聊,就可以了,今後有事,他們隨時都可以再來溝通。

才上了桌,李恪就舉杯向孫享福表示了感謝,他估計,應該是自己在種稻期間的表現獲得了李世民的認可,自己才得到了這麽高的起步點,就目前來說,可沒有那個王爺如他這般,十六歲就直接掌管十五萬戶人口的雄州,而且是軍政一把抓。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你們可不要以為權力是個好東西,解決一萬戶百姓的吃喝拉撒都不是小事情,更何況是幾萬戶,十幾萬戶,所以啊!這可能是比種水稻要大的多的挑戰。”吃了三人各自敬的一杯酒,孫享福放下酒盅道。

“老師請放心,九垸縣的模式,我等已經爛熟於胸,築垸工程該怎麽推進,我們也清楚,最多三年,我有信心將治下全部變成如九垸縣這般富饒的地方。”李恪十分有自信道。

另一邊李元景則是更加輕松,他治下雖然地盤不小,但是只有一個竟陵縣沒有完成築垸,他有將近八萬戶,二十多萬百姓在手,用三年時間,隨隨便便都能改造一個縣。

只有李元昌有些郁悶,心裏雖然慶幸自己不用再留在這邊種地了,但是對於自己要去隨州,管理四個只有兩三千戶百姓的小縣,隨州在大唐所有的州縣裏面來說,其實不算差,畢竟,大唐大多數州,都是下州,至少它所在的位置還算好,正好在河南,淮南,山南三道的中間,到荊襄和洛陽,都不遠,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只怪他面前的李恪和李元景兩人去的地方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