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2/2頁)

“你這樣讓他們用最好的農具,是想讓他們多種點地?”

“那倒不是,是想讓他們種地的時候更加輕松些,能省下更多的時間,去做別的事情。”

“時間。”

李世民一下子就點出了孫享福這句話的重點,然後又看了看遠處,大小夥子一般的李泰可李恪兄弟,心裏又多了一些明悟,原來,‘時間’是這麽的重要。

片刻之後,李世民再度開口道,“你之前跟孫大力說,你讓他們更好的種地,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以後不種地,我從皇後哪裏,又聽說,你有將我大唐推到一個全面超越秦漢的全新高度的志向,莫非,在你心中,那個全新的高度裏,大家的重心,不是種田?”

聞言,孫享福一愣,這個想法,他也就跟虞秀兒講過,看來,是虞秀兒跟長孫皇後聊到了這個事情了,倒是讓他不能藏著掖著,必須給李世民說道說道了。

“陛下,您在九垸縣住了也有一段時間了,您覺得,九垸縣,缺什麽?”

“九垸縣還缺什麽?”

聽到孫享福這個問題,李世民詫異了,莫非,連九垸縣現在的狀態,在孫享福的眼裏,也不是完美的?

“在我看來,還缺很多東西,首先,他就缺人才,各個產業都缺乏管理人才,現有的這些管理人才,原先大多都是普通百姓被強推上去的,他們處理突發事件,和對外開拓的能力,都非常低下。

官員的水平,也只停留在處理簡單日常公務的層次上面,並沒有制定長遠有效的管理機制的能力,監管方面,也只能做到很片面的程度,如果,他們處理的事情更加復雜,他們對手,更加狡詐,就能輕易的毀掉整個體系。

而如何能夠做到這些?

只有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

光是開啟民智方面而言,咱們也面臨比較大的困難,比如,現在九垸縣共有六萬多適齡入學的孩童,可整個縣,卻只有五六百個教師,他們平均每個人,要教一百多個學生,上課時間,基本全天無休。

連九垸縣都是這種狀況,其它地方,那就更加不用提了。

像去年全部築好垸田。安置下了百姓的紀南縣,為什麽現在還不能實施這些福利項目?他們可是直接引入了九垸商會與官府和當地百姓合作。

這是因為他們現在還只做到了硬件相當,在軟件方面,條件還不成熟。

普通百姓,需要至少半年的民學課教育,各方面的管理人才,至少也要有半年以上的培養,在所有的生產技術,管理水平,產出能力,與九垸縣現在的水平相當之後,才能最終實施,至於今年初才築好垸,安置下百姓的鐘祥縣,那更是要等到一年多以後了。

所以,從這些脈絡,咱們就可以看到,民智不開,它就會阻礙咱們的發展,而民智開啟之後,種田,那真的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只要不是智障兒,都能憑借自己的雙手,和咱們一代代累積下來的,比較成熟的農業技術,種出能夠滿足很多人所需的農作物來。”

李世民一邊聽,一邊點頭,在孫享福停下來了之後,他又道,“你所說的那個全新的高度,就是一個民智全開,百姓不用再為最基礎的生活物資發愁的社會?”

“差不多就是這樣吧!咱們種好田,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不用種田,去學習研究更多各個方面的技術,而研究這些技術,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又是為了能夠讓咱們更加輕松的得到咱們賴以生存的所有物資,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在這個循環裏,咱們這個國家,會變的越來越強,逐漸的將一些缺陷,漏洞,補足起來,讓咱們一直保持世界最強競爭力,當咱們大唐在各方面的競爭力一直是別人無法超越的時候,那麽,它就是最穩定,富強的。”

“良性循環?這個詞……”

“哦,就是往好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好的意思。”

“朕想說的是,這個詞,用的好。”李世民聽完孫享福的解釋,話鋒一轉道。

“多謝陛下誇獎了,其實,在我的眼裏,並沒有完美的政策或者國家,或許,等到咱們大唐真的全面超越了秦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還是會覺得,它有很多短板需要補足,或許,作為一個國家的管理者,本就應該時刻想著補短板吧!”

孫享福說這話的時候,並沒有多想,倒是讓李世民心裏,又多了一陣感悟。

作為國家的管理者,就應該時刻想著如何補足這個國家的短板,不能有驕傲自滿,故步自封的思想,多精辟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