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2/3頁)

如果沒有後面的‘但是’,李世民肯定會很爽,有了這個但是,李世民的整個好心情都毀了,自從長孫無忌將那封‘國家應該承受的起失敗’的折子上到朝廷之後,所有的大臣,都開始跟風上折子了,內容,自然是勸他暫息兵事,潛心發展民生,讓他感覺,所有的人似乎都站到了孫享福那邊一樣,所以,他在非常被動的局面下,停止了今年的繼續向西擴張計劃,這種被動做決定的感覺,非常的不好。

“朕想今年再次南巡,蕭相以為如何?”

蕭瑀答道,“遠海探索船隊,將在今年夏天起航,陛下屆時去嶺南看一看也無妨,太子施政,已經很有章法,陛下仍可留其監國。”

“太子下個月完婚之後,也算是成人了,朕有意將更多的政務交由他處理,屆時還請蕭相從旁指正。”

“呵呵,真正能指正太子的,或許只有正明,老臣的思維,都有些跟不上他們年輕人的腳步了,今年,全國範圍的土地調配政策將會實施完畢,屆時,還請陛下,調更多年富力強的官員入中樞,也好應對越發繁忙的政務。”

按說,國家富裕了,管理起來應該更輕松才對,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子,地盤越大,人口越多,治理的難度,將會成幾何倍數的往上增加。

就比如現在的工部,隨時都在進行著數個堪比前隋時期修建大運河的超大工程,商部,開發出來的國企產業越來越多,加上從孫享福那邊接過來的產業,今年可能達到五十多個,至於戶部,財部,那工作量更加是海了去了,瘋狂增長的財稅,可都是要人去點收,計算的。

這些方方面面的東西,盯著不錯差錯,都有相當的難度了,更別說現在大唐施政的方略是先做計劃,提前防禦錯漏,那麽,所要承擔的工作量,自然就更大了。

而蕭瑀,是一個還有一年就年滿六十歲的老人,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老人之中的長者了,他統攬政務的能力確實有,但是體力跟不上了,光是每天把各部匯總過來需要簽押的大事情處理一遍,好幾個時辰就過去了,天天從早忙到晚,從精神到體力,都是一種煎熬。

“蕭相可有好的人選推薦?”

對於政事堂的情況,李世民多少是知道一些的,各個部門現在管的攤子都越來越大,就連能力最強的房玄齡,目前也只能單管一個禮部,因為,禮部的幾套系統,官員總人數達到了數千人,光是一個教育口,從中央學府的國子監,都地方的州縣的教習,老師,就達到過萬人,學子的數量,更是超過數十萬。

再有外交口,面向各國的翻譯官,駐派,或者專門負責接待溝通的使節,四夷館的外賓服務等等,又是一個人數過萬的體系。

文宣口,同樣龐大,幾大文工團要開始全國範圍的文藝宣傳教育,四方邊地,更是重中之重,在太樂令和兩位司正翹班的當口,他也得照看。

至於原本禮部主管的儀典方面的事物,反而是禮部現在最簡單的事情了。

不讓更多的人才來接手,分擔一些他們手頭的工作,用不了幾年,他們都得累死在辦公桌前。

“善陽刺史褚遂良,上齊刺史張行成,烏蘭刺史宇文節,泰安刺史許敬宗,可擇一二人入中樞擔任要職務。商部左侍郎馬周,法部右侍郎孫伏伽,刑部右侍郎張玄素,可入政事堂。各部尚有些比較得力的郎中一級官員,如從地方調上來的上官儀,劉永,李宗仁,張崇儉等,皆可擔當一部侍郎之職。”

越往後面聽,李世民的眉頭皺的越緊,這些人,雖然年輕力壯能力強,但大多數都與孫享福關系密切,在從政的方向上,大都是按照孫享福指引的道路在走,這讓他感覺十分的不安。

“蕭相可著吏部安排,朕會用印批復的,此次去嶺南,朕想走漢江水道,先去山南道看看。”

聞言,蕭瑀一愣,此時的山南道,其實大多數地方都是工地,並沒有什麽好看的,說白了,他應該是想去跟孫享福聊聊,懂得了李世民的意思之後,蕭瑀點了點頭道,“去山南道看看也好,或許,能在那邊看到更多的可能。”

當在宮中理政的李承乾得知李世民的南巡計劃的時候,他內心裏是郁悶的,能夠很好的處理政務,並不代表他就喜歡處理政務,歷史上的他,早期幾年的表現,可謂是人人稱頌,無論是在朝堂聽政,還是作為宮中諸位皇子皇女的兄長,他都能做到九十分以上,堪稱太子表率。

可他沒有懂得在李世民手下做太子,能力越大,工作量就會越多的道理,李世民根本不會考慮到他的年齡,和抗壓能力方面的問題,最終,他被各種政治工作給忙壞了,幾次監國之後,性格變的越發偏激,越發的向往自由,現在,貌似情況也與歷史上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