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2/2頁)

松贊幹布可不是缺女人的人,他早就娶了尼泊爾的尺尊公主為妻,他所求的,是大唐的文化知識,工藝技術,文成公主上千陪嫁的工匠,才是他真正想要的東西。

李世民自以為摻了水,將一些佛經送到高原,就能改變這個民族的屬性,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吐蕃不僅沒有因為宗教的進入,而沒落,反而因為宗教的進入,讓他們國內的各個部落出現了高度統一的盛況,導致其整體實力出現了飛躍。

因為,在文明程度較低的地方,宗教文化,總是會比其它統治文化更容易傳播一些,比如之前在嶺南和雲南,大家就都信奉巫醫那一套,即便是那一套根本就不怎麽靈光,它也比部落首領的強權,還令百姓們敬畏。

倭國,也是借助神權,伸張皇權,最終成功獲得大一統的例子。

歷史上李世民的做法,其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吐蕃日趨強盛,在一百多年之後,攻破了長安。

而現在,他們居然以和親為幌子,找大唐求取四書五經,這就讓整個事情變的更加有趣了。

從他們贊悉若兄弟的表現來看,似乎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有想過求親成功這件事情,被拒絕之後,轉而求書,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

甚至,十萬套四書五經書,估計也是他們故意喊出來讓大唐還價的,孫享福覺得,李世民就算只給他們一萬套,他們也會屁顛屁顛的回去。

因為,吐蕃自延平門之戰後,本土人口連一百萬都沒有,他要十萬套四書五經,差不多能給他們治下所有的人,人手發一本了。

連大唐都沒有富裕到讓每個人都有書讀的地步,又怎麽可能讓他們吐蕃人每個人都讀上書呢!

“正明對此事怎麽看?”知道孫享福外面還有客,長孫無忌也不多耽擱他的時間,開口問道。

“簡單,給他們。”

“全部給他們?那可是十萬套,幾十萬本書。”

“印刷廠有四書五經的雕版,印一套書的成本,也就是紙張,墨,和一些人工錢而已,平均算下來,印刷一套的成本,連一百文都不到,就是十萬套,也不過是一萬貫左右的成本而已,他們不是送了三千頭牦牛,五千匹戰馬來麽?咱們賺大了。”孫享福略微給長孫無忌算了一下賬道。

“可是,這麽多書籍流入吐蕃,難道不會對我大唐造成影響?”

“若是像《齊民要術》這樣的書,一本都嫌多,若是四書五經的話,一百萬本,我還嫌少了呢!另外,他們要是不認識漢字的話,我覺得,可以派一些有志為解放高原做貢獻的讀書人去吐蕃,我覺得,既然吐蕃人能上的去,咱們漢人,就未必上不去,可能需要摸索,掌握適應的方法,就算最終不能找到什麽有效的方法,只要吐蕃人每個都識漢子,說漢話,那麽,他們離被我們征服的日子,就不遠了。”

聽孫享福這麽說,長孫無忌久久不語,吐蕃高原那個地方,唐軍光是上去,都有嚴重的高原反應,勉強活動都困難,更加別說高強度的對抗廝殺了,采用武力征服,目前有點不切實際。

而除了武力之外,大唐能夠用的上的,就只有文化征服了,孫享福說的這套辦法,是即省力,又可行的策略。

“好吧!這事,我會上奏陛下促成,倒是江陵這邊的事,我還得問問你,讓王家這個山頭占了大部分好處,真的妥當嗎?”長孫無忌想通了之後,點頭道。

“對於朝廷來說,誰占了好處都沒區別,還不是一樣的收稅,收誰家的都是收,可對於他們各個山頭勢力來說,卻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這種不均衡的分配,才能刺激他們相互爭奪利益,只要他們相互爭奪起來,朝廷就能乘機做很多事情。前幾天蕭相來信問我,如何將咱們大唐的耕地調配的更加合理,這就是您可以利用的點,朝廷想要怎麽調配,直接給要調配的地方所在的世家去信,服從者,給予政策傾斜,不服從者,您知道該怎麽做的。”

全國範圍的土地調配,就需要面對全國範圍的地主豪強,朝廷現在掌握了他們的利益端口,那麽,就要利用這些利益端口,完成朝廷的政治目標,光靠山南道地區築的垸田,和軍隊開墾出來的軍屯田調配肯定是不成的,這有太強的地域空間限制了,照顧不了全國百姓。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未開發的地方,不是無限大的,在人口進入高速增長之後,必須得留出足夠多的儲備空間,整治這些手握大量優質土地,卻不實際參與耕種的地主豪強,才能更多的將儲備空間預留出來,防止未來因為資源分配問題,而出現社會矛盾,更不能在這個要實行免農稅政策的當口,讓這些地主豪強再度大量囤積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