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2/3頁)

就比如李承乾先前提到了,用制度管人,所有的東西,都用制度去管了,他這個皇帝管什麽?

當所有管理的制度都健全了,他這個皇帝,還能做到言出法隨,決定天下大事嗎?

恐怕到時候,他想要花國庫裏的一點小錢,修建一個什麽自己心愛的東西,都不是他自己能說了算的。

而且,當百姓不需要靠著皇帝庇護他們,只需要靠制度庇護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擁護制度,而不是擁護他這個皇帝。

這樣的感覺,在他心裏越發的明顯了,孫享福雖然嘴上沒說有什麽制度比封建君主制好,但是,所做的一切,都潛在的影響著封建君主制度的根基,他擔心,自己有一天會鎮不住他,或者說,他有信心自己鎮的住孫享福,但他覺得,他的後世子孫,在這些新的政治模式引發的問題集中爆發的時候,肯定會控制不住局面,導致他所打下的李唐江山,像前漢一樣,政權在強盛中易主的情況出現。

作為君主,他考慮問題的角度,已經與大臣們有些不同了,所以,即便是知道孫享福在朝,比他在野,對國家的作用大的多,但他也選擇暫時把他晾在外面,在沒有把握把自己擔憂的問題解決的時候,他不會考慮復起孫享福。

“那,這免農稅一事?”杜正倫見李世民對孫享福的事情再度定了調子,便將話題轉到眼前道。

李世民略一思索答道,“戶部可以做一個計劃,朕以為,可以先逐步減,最後再免,分幾年進行。”

這時,蕭瑀建議道,“如此的話,臣建議,從明年開始,先減免邊地,和少數民族居住的山區,那些糧食和農作物產出不豐的地方的農稅。咱們今年已經免除了人頭稅和供養府兵的攤派,每年減一點,分三到五年,逐步的將土地結構調配的更加合理了,再全部免除農稅,這樣會讓大家覺得,咱們的大唐,年年都在變好,農民百姓的日子,也有個盼頭。”

所謂的‘將土地結構調配的更加合理’,意思就是指將捏在世家大族手上的那些優質土地,分配給真正種地的人,這一方面,做一個計劃,並不是太難,因為,大唐有這樣的資源條件,比如,山南道開發的垸田,西邊,東邊,開發的軍屯田地,都是上田,可以逐漸的將這些上田,轉化到現在還在耕種中田,下田的百姓手中,將他們手中的貧瘠之地,退耕。

李世民聽蕭瑀說完,點頭贊同道,“蕭相言之有理,戶部就照此法擬定一個章程出來,在春節之前,對外公布明年的減稅政策。”

“臣遵旨。”杜正倫領命道。

事情談到了這裏,今天的會議,其實就應該結束了,正當眾臣打算告辭出宮的時候,王得用又捧著一封奏章進來道,“陛下,寧川道有急報送來。”

“急報?念。”

寧川道現在是個軍事敏感區,因為它有數千裏之地與吐蕃交界,到目前為止,吐蕃也沒有就祿東贊那幫俘虜跟大唐交涉,某種意義上來說,兩國現在其實處於敵對,甚至是戰爭狀態,在寒冬臘月即將到來之際,有急報傳來,很有可能是戰事要再度開啟了。

然而,當王得用念起奏報之後,大家才知道,不是那麽回事。

松贊幹布派了噶爾贊悉若,也就是祿東贊的長子為使,趕了牦牛三千頭,戰馬五千匹,前來大唐朝貢,並且,以下邦的身份,幫松贊幹布求取大唐公主為妻,以示兩國之好。

對於這樣的求親,歷史上的李世民,一開始是拒絕的。

然而,後面卻被吐蕃這個打又打不過去,守又不好防禦的流氓國度逼迫的沒有辦法,最終同意了和親,這才有了文成公主進藏事件。

可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吐蕃主力在延平門一戰,被打殘了,大唐的國力,軍力,比歷史上強了好幾倍,而原本差不多在這個時候來求親的祿東贊,直接被關押在了長安城的監牢裏,松贊幹布無人可派,居然派了祿東贊的長子,一個還不到二十歲的毛頭小子過來,李世民瞧的起他才怪,就他們送來的這點東西,還不夠夷男每次見李世民給的見面禮多呢!

現在漫說李世民沒有合適的女兒嫁給松贊幹布,就算是有,也不可能嫁給他,大唐的幾十萬大軍,求戰求的嗷嗷叫,正在西邊冬訓呢!他不介意調他們去吐蕃高原四周亮亮肌肉。

“諸卿以為如何?”李世民心裏雖然十分的不爽,但還是比較理智的準備聽聽大臣們的意見。

然而,大臣們還沒開口,聽說松贊幹布要糟蹋自己那些未成年的妹妹,李承乾先不幹了,開口道,“父皇,兒臣以為不妥,我巍巍大唐,豈能與一個戰敗的番邦小國和親,不僅不能與之和親,之後也不能與任何番邦和親,孫師曾教導過兒臣,一個王朝,必須得有,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氣節,否則,番邦諸夷,就會認為我大唐是軟弱可欺之國,會越發不尊重我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