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2/3頁)

不過,他們理解的意思是,朝廷雖然沒有六億貫錢,但是市場上也沒有價值六億貫的貨物供他們采購,所以,朝廷只會借錢給買到了建設材料,能夠立即上馬項目的人。那些連建設材料都買不到的人,即沒有資格找錢莊貸款,也沒有資格拿江陵城的土地,因為你即便是拿了地,也沒有材料立刻上馬項目,朝廷可是要在三年之內把項目全做完,三年之後,要召開運動大會的。

所以,他們壓根不用去談什麽借貸的問題,直接先拿自己的資金,把渭南各大建材廠一年左右的產出全買了就得了,這樣,之後的土地和貸款,就肯定是朝廷優先考慮的對象。

很快,時間就過了三天,長孫無忌再度回到了九垸縣,沒有找天天帶著老百姓跳廣場舞的孫享福,而是一頭紮進了九垸縣衙,找孫大力聊天,然之後,他的一封長奏折,被連夜發往了長安。

而此時,身在長安的李世民,正在把酒相送今科取中的士子,前往各個地方上任實習,至於長孫無忌此前在孫享福書房裏寫的那封奏折,他剛剛已經收到了。

今年取中的士子的總人數達到了一萬五千人,是上一屆的三倍,取中率差不多達到了四比一,也就是說,今年參加文科,農科,工科,商科,明算科,醫科的人才總數達到了六萬人。

在這些人實際到崗了之後,大唐四邊之地的官員,基本就能大致構建起來了,最多到下一屆科舉之後,全國的官員構架,就能像關中那樣,全部都落實到位。

再之後,就是根據實際情況,細化做好各項目,比如醫療體系方面,一個縣一間醫院,一兩個醫官,肯定是不夠的,九垸縣這樣人口十多萬的縣,十個,二十個醫官都不夠,需要增補的有很多,這些得慢慢來。

李世民特意為這些新科舉子們舉辦了一個送行儀式,禮部命文工團在皇城門口搭建了舞台表演,倒是讓冬日裏的長安,熱鬧了一把。

送行儀式過後,李世民立即詔了蕭瑀,溫彥博,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重臣到禦書房議事,首先,就把長孫無忌的那封奏折拿了出來。

看完之後,蕭瑀首先就出來說了一句,“正明大才”。這等於是他本人對孫享福跟長孫無忌提到的這個策略的認可。

然之後,房玄齡本來想勸勸李世民,像孫享福這樣的人才,不放在朝廷出謀劃策,是一種損失的,但看李世民不喜不悲的表情,他還是閉嘴了。

高士廉則是笑道,“想不到我等絞盡腦汁不好解決的問題,到了正明這裏,卻是輕輕松松能夠解決,這錢莊的作用,我等應該重新審視了,此乃朝廷掌控眾家的利器。”

以李世民的智慧,現在又怎麽會想不到錢莊的厲害之處呢!他有些郁悶的是,孫享福此前為什麽不把錢莊的犀利之處告訴自己,讓自己事到臨頭,費那麽多腦子,也沒摸索出它真正的用法,孫享福的腦子裏,究竟裝著一些什麽?他是不是和王浩一樣,也是一個能夠夢到未來的人?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人,都是比較迷信的,周公一夢八百年的傳說,大多數人都信,所以,李世民還是有些相信王浩那本冊子上遺留的東西的。

好奇心,使得李世民的關注點沒有在孫享福的才能對於國家的用處上,而是在孫享福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才能上,他不過是出生於北方幽州之地的一個普通平民而已,甚至,到關中之前,他都並沒有幾年可供學習的時間。

不過,他調閱了幸福村遷民的原始戶籍冊,孫母姓賈,如果她是出自青州賈家的話,那麽,孫享福這身農學本事,可能是從小繼承了家傳之學。

這一點,李世民從孫得壽,和孫小妹的聰慧上,得到了一些印證,畢竟,她們兩人也是小小年紀,在農學上的造詣很高。

只可惜,他此前派人去青州賈家查問過,卻並沒有得到什麽具體的消息,因為,那個年代,全國各地都處於戰亂狀態中,一個名字並不能上族譜的女人,除非是遇到了當年認識她的人,否則,很難問到根底。

“那麽,諸卿這是認為,此法可行?”待得眾人都做了一番發言之後,李世民再度確認道。

“應當是可行的,不過,一些管控的條款,也需要進行一些增補,這方面,咱們還得細致一些商量,有一些,甚至需要立法實施。”溫彥博算是這些人裏面,最冷靜的看長孫無忌報過來的這些借貸策略的,他直指核心道。

很快,他的提議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同,於是,眾人在錢莊大宗借貸該怎麽立法上,又討論了好半天,為了安全起見,還是用了一套朝廷之前向外借貸時用的策略,那就是抵押貸款,這樣能保證錢莊的資產安全,類似於利息多少,最高欠多少,最高欠多長時間,什麽情況下要強行清債等等的條款,在他們的商量下,也逐漸落在了紙面上,很多方面,倒是能限制王氏族老會當初想出來的借貸擴張,借貸經營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