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3/3頁)

其實鴨棚並沒有什麽好看的,這都屬於生產環節,孫享福順道領著長孫無忌來看看,就是讓他對一個村級的養鴨產業的規模,心裏有個數而已,整個九垸縣,三萬戶,有一百多個村,靠近江灘和大河灘的村子,有三十多個,這些村子是最適合發展養鴨業的,所以,每個村都有養鴨產業,這就造就了九垸縣每個月能夠向外輸出三十萬只鴨子,一千多萬枚鴨蛋的規模。

然之後,孫享福帶著長孫無忌開始爬堤坡了,這裏,還有另一幅景象,那就是水牛。

打樁拴在大堤坡子上吃草的水牛,隔個二三十米,就會有一頭,這些堤坡上的枯草,不過是給水牛打打牙祭的而已,在村子裏各家的後院外面,一捆捆紮好的稻草堆的跟小山一樣,這邊一家可是有二十五畝水稻田呢!一年還收兩季,一家只養一頭牛的話,根本吃不完那些稻草,其中大部份都會被村民們當著做飯的柴火燒掉,然後用那些灰,去肥田。

孫享福指著其中一頭大水牛道,“這就是上河村的牛王,可不能讓他跟中河村那頭牛王見面了,不然一準幹仗,拉都拉不住,不過,這倆暴脾氣的家夥,是這兩個村子的功臣,當初一號院的百姓入住的時候,武尚書給這邊配了五百頭水牛,三戶共用一頭,您猜現在整個一號院有多少頭牛?”

“水牛要兩歲口才能耕地,三年才完全長成,一般一兩年才生一胎,最多也就六七百頭吧!”

“呵呵,這您可就猜錯了,水牛懷胎一般是八個月,每年都有半個月以上的發情期,引導的好,基本一年一胎,僅僅是三年的時間,一號大垸不僅實現了兩戶一頭的進步,還給新開的垸田,輸出了兩百多頭小牛,最多到明年年底,就能實現每戶一頭牛,每年向外輸出五百頭以上的小牛。”

“這牛也有高產的門道?”

“當然,任何技術,你只要研究它,就能取得進步,這邊的水稻田多,對耕牛的需要高,對於牛的繁殖的研究,善陽那邊早就有一一套技術,引進過來之後,基本適用,現在,大致能夠做到讓七八成的母牛每年生一胎,以後,還能再進步一些。”

在後世科技發達的時代,養肉牛的話,一年不到就能養成出欄,一號垸田這邊養的是耕牛,三年多了,數量才翻一倍,這在孫享福看來,其實不算是什麽好成績。

然而,這個數據,卻差點驚掉了長孫無忌的下巴,他此前是戶部尚書,主管民生經濟,如果大唐的耕牛都能繁殖的這麽快,那麽,以後整個農業的產出,肯定還能再往上串高一大截,要知道,大唐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分給百姓的田太多,百姓打理不過來,隨意的種植,產量才普遍那麽低下的,有了耕牛,情況就大不一樣了,至少在最費體力的耕上面,能夠幫百姓們節省大量的體力以及耕種時間。要知道,抓準時節搶種,與田地的產出,也有相當大的關系,八十畝永業田,如果讓一個後世的農民用精耕細作的方式手動耕種的話,他肯定會哭,因為根本種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