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2/2頁)

“海上絲綢之路?”

眾臣聞言,無不驚訝的重復了孫享福的這個詞匯。

“沒錯,這就是我給給這條海上商路起的名字。”

孫享福點了點頭,又將目光從群臣的臉上掃過道,“漢武時期,為咱們開辟出了一條從陸路,通往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大陸的通道,這條通道最初,就是為了販賣我中原之地所產的絲綢為主,因此,被各地商賈稱之為‘絲綢之路’。

時至我大唐,這條商路,更加頻繁的應用於我中原大地與西方諸國的溝通,大家現在已知我國每年與西域諸國的貿易往來,交易額度高達上千萬貫,光是朝廷從中收取的商稅,都高達百萬貫,民間,更是因為這些交易,獲利比稅收高許多倍的收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麽,在已知通商能給我國帶來如此巨大的收益的情況下,開辟多向的,更便捷的商路,便能夠使我國的商品,更多的銷往全世界,從而獲取更大的利益。

從長安出發,光是穿過我大唐最西邊的控制區域安西大都護府地界,就有近萬裏之遙,真正的走完整個商業貿易區域,差不多還要走這麽遠的距離,要是販賣的所產之物,出自我國南方,那麽,其真正送達西域諸國的路途,只怕還要超過兩萬裏,這也是為什麽西域商賈,通常只會將貨物送往長安,善陽售賣,而進購的,也只是在關中和北地所產之物的原因。

兩萬裏的路程太遠了,牛馬駱駝不停的走,都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這大大推高的我們所產出的商品的運輸成本,以及降低了我們的貿易效率,和貿易量。

但是,六年以後,這個格局,將會全部改變,咱們有了更先進的鋼結構龍骨制造的大海船,也探清了從南方沿海前往西方諸國沿海的路徑,可以直接從南方沿海的碼頭,將南邊所產的貨物,走海路,快速運往西方,船的運力,是牛馬駱駝的十倍百倍,而且,只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將咱們的貨物運往西方沿海散貨,其商業效率,將會增加十倍不止,屆時,將盤活我國整個沿海地區的經濟。

所以,六年以後,咱們在嶺南道舉行的運動會,就是向所有西域商人,國家,展示由我大唐當代君主和百姓開辟出來的另一條商路的時機,借此機會,咱們要鼓動西域諸國在沿海建立可供咱們的大海船停靠的碼頭,建立可供散貨商業渠道……”

孫享福一系列的講述過後,所有人對於下下屆運動大會在嶺南舉行,已經再沒有任何異議了,要真如孫享福所說,將海上貿易開辟出來,那麽,大唐必將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強國,這個誘惑力太大了,受益的,是大唐本土的所有人。

“哈哈哈,只可惜嶺南路遠,馮卿還有幾日路程方能抵達善陽,若是他能聽得正明這一番妙論,定然要與朕痛飲百杯。”

李世民哈哈哈大笑的模樣,同時也讓未能爭取到運動大會舉辦權的諸位州道總管心情不再那麽郁悶了。

房玄齡這時又趁熱打鐵的問道,“那麽,正明建議將第四屆的運動大會安排在雲南之地,又是什麽考量呢?是想要將雲南之地,打造的像北地的善陽,定襄這般嗎?”

像這種大的戰略發展藍圖,整個大唐,也就孫享福能夠勾勒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意,這種機會,房玄齡可不想放過,有這種大的發展方向在,作為宰相的他,施政起來,就會輕松的多。

“雲南之地,在未來今年,必將是我大唐的重中之重……”

孫享福正待說話,便見內侍王得用持了一份奏報進來,直接遞給了李世民,一般,不是需要緊急處理的事情,他可不會這樣,頓時,孫享福便停了嘴。

片刻之後,李世民看了奏報,開口道,“正明說的沒錯,未來幾年,雲南之地,將是我大唐的重中之重,諸位愛卿看看這個吧!”

李世民將奏報遞給了房玄齡,片刻之後,大家便都傳閱了一遍,這封奏報,是長孫沖從定襄發過來的,原因是驃國,吐蕃國,各自來了一隊人馬從西邊而來,幾日時間,便可到定襄,說是要參加此次的運動大會,長孫沖詢問是否來邀請來賓接待。

要知道,自從祿東贊在延平門之戰被俘虜了之後,吐蕃方面,一直沒有與大唐做任何溝通往來,就好像忘記了這麽回事一般,長安那邊,祿東贊和一幹吐蕃將領,光是吃牢飯,都吃了大唐幾百石糧食了,也沒見他們的君主跟大唐有什麽交待,在這件事情沒有處理完之前,大唐與吐蕃,可是還處於敵對狀態呢!長孫沖自然需要詢問。

而驃國,此前與大唐並無往來,但現在,大唐將整個滇西高原納入治下之後,其與大唐接壤之地,長達千裏,此次他們借道吐蕃,走西邊通道,不請自來,也不知道是個什麽態度,這個國家在這個時期,也算是一大強國了,其國境東西三千裏,南北三千五百裏,治下有十八個屬國,近三百個部落,和九個大的城鎮,人口不下二百萬,與吐蕃一左一右,毗鄰雲南之地,如果這兩國聯合起來,雲南之地,還真是不怎麽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