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武媚娘的天性(第2/3頁)

也正是在孫享福這邊幹的熱火朝天的時候,李世民帶著朝廷主要大臣,以及人數高達十五萬的府兵隊伍,往善陽出發了,這次,他甚至連太上皇李淵,以及長孫皇後和兩朝皇帝的諸多的妃子,年幼的皇子皇女們都帶了過去,只留了太子李承乾在長安監國。

善陽有可以供他們一大家子居住的超豪華行宮,大多數大臣們,也在那邊有房產,在定襄的大比開始之前,他會在善陽住兩個多月,之後,再往定襄,而且,大比的具體開幕時間,被定位八月初八,整個比賽時間,應該在九月中旬之前結束。

而孫享福,則是需要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裏,收割垸田裏的稻谷,並且種植下第二季秧苗之後,再帶著山南道的幾個代表團,前往定襄參賽。

農歷的六月初,正是陽歷的七月中,由於傳統稻種的生長周期比較長,倒是比孫享福預計的成熟期遲了近一個月,不過也基本不影響他的行程,而且,在有大量的災民勞工可被其調用的情況下,三萬五千畝地,只是用了兩天時間,便收割完畢,並且打了出來,攤在水泥曬谷場上曬了兩天,基本就達到了入庫標準了。

“這一季的稻種,只是作為雜交稻種的基礎,我要求的就是顆粒大,米粒飽滿,至於產量,你入庫的時候秤一下,報給我個數就行,讓稻種遺傳基因通過雜交得到提升,從而推高產量,是在第二季以後,逐步開始的。”

孫享福計劃用四年,共八季的種植周期,雜交培育出一種高產雜交水稻糧種,然後,用多塊垸田,循環的使用四進制種子管理技術,保持水稻種子的優良性,再用四年時間,進行第二輪雜交繁育培植,將其推到傳統雜交種子繁育技術能夠達到的產量極限,以後,再專門在農部設一個種子機構,向所有農民百姓提供高產稻種。

所以,第一季的稻谷產量,其實他並不放在心上,甚至,特意要求農部的官員,組織百姓們將其曬幹之後再稱重,他只是在不斷的用放大鏡觀察各地送過來的各種類型的稻種,看看這些稻種所產出的稻谷的一些特性,他知道,這裏面,甚至還有許多是野生水稻的稻谷作為種子種植出來的稻谷,其谷粒形狀,都還存在著較大差異,像後世的南方稻米,顯得細長,東北大米,則粗短胖,中部地區種植出來的稻米,即沒有南方大米的長度,也沒有東北大米的飽滿度,其稻谷顆粒更加偏橢圓,孫享福光是從稻谷外型,便發現了好幾種產自各地稻種的差異。

“尚書大人,您不在意產量的問題,百姓可是在意的很,這幾天,他們都不止一次的問我們,今年這稻田裏的產量,到底是多少,據他們說,比去年看上去,應該高的多。”杜構並不懂得孫享福在研究些什麽,接話道。

高肯定是高一些的,因為整田的方法更科學了,發種苗的方法,田地的肥力,排灌的力度,除草,除蟲害的強度,等等各個方面,都不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打理田地的時候能比的。

好消息,能提振百姓信心,孫享福聞言,手頭上的放大鏡繼續觀看著各種稻谷顆粒,嘴裏卻是說道,“他們既然想知道,那麽秤完,你就張個榜,公布一下吧!現在咱們的稻種多,下一季,直接將另外四塊開發好的垸田,也按程序泡發種植出來吧!”

杜構點了點頭笑道,“好嘞!其它幾塊垸田的百姓,可是翹首以盼的等著您做這個決定呢!”

說完,他便領著同樣對於稻谷產量數據十分感興趣的李泰等人出去秤重去了,倒是武媚娘,她此前聽完孫享福對於雜交水稻的一些講解之後,對於這些東西,有了更強的探究心理,但是,由於年齡的關系,一些很基礎的動手能力,她還不具備。所以,孫享福打算這次也把她帶到善陽去,跟著孫得壽他們學習兩年的動手能力再說。

“掌門師父,媚兒不留在善陽好不好,媚兒想跟在您身邊,學習最厲害的本事。”

“怎麽?你欺負他們幾個家夥欺負慣了嗎?這可不行,女孩子,還是要平和一些的好,去到善陽,是讓你將一些基礎的本事都學全,咱們農門的人,可不能光是掌握理論知識,再高深的理論知識,不去實踐,也體會不到其中的道理,不體會到其中的道理,就難以進步,這個過程,你必須要經歷。當然,如果你勤奮刻苦的話,說不定一年時間就能學的差不多,只不過,到時候你別賴在善陽那邊不想回來就好,善陽和定襄,可比這邊好玩的多了。”

鄉村的生活,總體是偏枯燥的,與善陽,定襄的花花世界比起來,自然是失色不少,孫享福自以為武媚娘所說的最厲害的本事是種田,其實則不然。

武媚娘最想學的,其實是他的生發之能,她覺得,這種翻手之間,能改變數十萬人命運的本事,才是最厲害的,小小年紀的她,就已經對政治權利,升起了濃厚的興趣,這或許就是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