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2/3頁)

“大,大總管還有什麽要求,且請一並說一說吧!”

幾人即便是再有天大難處,在長安沒有成功發動所有世家系官員對孫享福發難,就已經注定他們會失敗了,畢竟,他們只是山南道,荊襄之地的幾個二三流世家,一旦被孤立起來,對於如今的大唐來說,根本翻不起什麽浪。

而他們只怕到現在也搞不清楚,他們之所以被孤立的原因。

首先,他們就選錯了發難的對象,孫正明是誰,雖然走入大家的視線,不過短短六年多時間,但在大唐,已然是財神一般的人物。

除了與李世民心腹集團是一體的之外,各大頂尖世家,那一個跟他沒有利益糾葛?即便是強如五姓七家,幾年前,他們還敢對孫享福喊打喊殺,可現在,他們是想都不敢想。

渭南的產業,北地的產業,嶺南的產業,還有以後必將成為超級巨無霸的海外的產業,他所開的船,每搭上一艘,都能賺大錢,只要有一艘沒有搭上,損失都是巨大的。

如果孫享福動用自己能夠動用的手段,對於某一家,或者某一地,進行商業制裁,別說是一個二三流世家的小聯盟團體,就是一流世家的大團體,都要傷筋動骨,甚至整個毀滅。

農,商,運輸,建造,每一樣與生發相關的行業,他都具備相當足夠的話語權,僅次於皇帝李世民,他們發難的對象是朝堂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獲得很多人的支持,唯獨孫享福一人,是不可能獲得太多人支持的,因為,大家都想搭上他的船。

看到蔡璨等人為難的表情,孫享福知道,他們並不是真心的服氣,是個人,都不願意將自己到手的財富吐出來,只是迫於形勢而已。

那麽,形勢比人強的孫享福,自然是要借機,做更多的事情了,道,“我說的幾點,你們若是做好了,也並非都是損失,長久來看,對你們自己,也是有好處的。首先,就是築垸田的事情,你們幾家所在的位置,都是沿長江,漢水,各大湖區的肥沃之地,然而,其地勢低窪,容易爆發水災。所以,你們需得服從新到任的官員的征調,以及我之後對境內土地的總體劃分安排,盡快的完成當地的築垸工程。要是垸堤,以及垸內的灌溉溝渠,道路等,需要占據你們各家田地的,一律不準找朝廷討要補償。”

他們幾家對於兩年前就開始的築垸工程,是一點都不陌生的,甚至都乘船親自去看過成田,這幾乎就是這個時代,最理想的田地。

不過,築成的大堤寬而高,加上隔堤,小堤,已經沿大堤兩側的護堤林,所占的面積,可真不小,別說一裏地的長度,就是一百步的長度,整體面積也會超過十畝,一條長堤如果修築在他們那一家的田地上,那損失的田地數量,恐怕不少。

再有就是垸田內的道路,溝渠,在已經修好的幾塊垸田那邊,都有了相當規範的標準,主灌溉溝渠的寬度,超過十丈,主幹道路加上護路林的位置,寬度要超過三丈,一般沿著筆直的主灌溉溝渠修建。

這基本都是後世的一些修築標準了,唐一丈約三米,十丈寬的河,就是三十米,一般這麽寬的河,水面也會有保持在十五到二十米左右的寬度,雖然這個寬度,會水的人一個猛子就可以能紮過去,但差不多夠兩三百石的民船左右雙向通行運貨了。

三丈,也就是九米寬的大馬路,兩側各留一米左右的寬度,種植一兩排護路林,中間鋪設水泥路的寬度,大概在七米左右,基本就是後世雙車道的標準,當然,在這個時代,可以並排跑三兩馬車都沒問題,一般的馬車,只有一米五左右的寬度,大一些的,也不會超過兩米的寬度,因為基礎建設落後的原因,這個時代的車子都不會太寬,寬了,很多狹窄些的路,就走不了了。

這麽寬的河,這麽闊的路,修建起來,自然也是比較占地方的。

然而,他們幾家要是回過頭來想一想的話,也確實如孫享福所說,修好了之後,長遠來看,對於他們,是有利的。

且看今年的大洪水對於已經修建好的幾塊垸田的影響。

答案是完全沒有,洪水最大的時候,不過是漲到了堤腳兩米左右的高度而已,要是以往的話,這些地方,早就是一片汪洋了,這也是為什麽此前沒有人在這裏種地的原因,因為很難保證收成。

可現在呢!就算水位再上漲五米,達到可以淹到荊州城墻腳下的地步,也還沒有垸田的小堤的高度高,更加別說十五米以上高度的大堤了,生活在垸田裏面的人,根本無需擔心水災問題。

因為這個時期的歷史上,可還從來沒有大水能淹到荊州城墻的記錄,就算有,也不可能再上漲十米,威脅到垸田的安全,也就是說,只要大堤築好,就不可能受到水患的威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