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2/2頁)

於是,孫享福第二天起床的時候,想給在平壤的張公瑾寫信,讓他幫忙收集野山參,虎鞭鹿鞭啥的東北特產,給自己補補身。

言歸正傳,他寫信給張公瑾的目的,是讓他們嚴密監視倭國,如果有機會,就搞他一家夥,最好,趁機把倭國拿下算了,大唐缺勞動力啊!正好倭國有幾十萬人口,不用白不用啊!

而且,他還去信給了寧川道大總管李績,給他提供了一些能夠幫助他屬下大軍上高原的建議,讓他找人慢慢摸索,這是昨夜李世民和他們幾位商量過後,提出來的事情,因為,倭國和吐蕃,並沒有在這次大朝會之前,派使者上表臣服大唐。

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人家倭國確實派了使者來的,可是,使船出海沒多久,就被人給劫持了,然之後,這位倒黴的倭國使者,就被人砍了腦袋,丟到大海裏喂魚了。

至於吐蕃,在收到了大軍在關中慘敗的消息之後,年輕氣盛的松贊幹布,恨不能提刀殺到長安來報仇雪恨,怎麽可能會上表稱臣呢!反正大唐也打不到他,還需要派幾萬大軍防守著他,他就等著大唐在高原四周白白的浪費兵力和糧食,繃不住的時候找他和談,另外,他也打算帶著殘余的幾萬兵力下高原,搶奪一些人口了,大唐軍隊他惹不起,天竺那邊的人,應該很好欺負吧!

其實,從一些史料記載中可以得知,初唐時期,天竺那邊的軍隊水平有多渣,王玄策一個人在吐蕃和尼婆羅借了幾千兵,就將天竺地區四大國之一的摩揭陀國幾萬大軍打的潰不成軍,同時,也可以看出,這個時期,天竺地區的人口確實有不少,一個國家,就有幾萬大軍,那麽人口,至少也是幾十萬以上了。

也正是有了這些掠奪的人口基數,才使得之後吐蕃與大唐的戰爭,動輒就出動幾十萬大軍,著名的大非川之戰,吐蕃就出動了四十萬大軍,幾乎把薛仁貴打的全軍覆沒。

對於吐蕃,孫享福和李世民都是有足夠的警惕心的,因為,在後世看過許多電視劇的孫享福知道,自高宗時期開始,大唐與吐蕃幾乎是連年用兵,打了兩個多世紀,甚至在安史之亂後,一度被吐蕃攻陷長安,直到唐朝末期,兩個國家一起敗亡。

這樣的敵手,自然是要早些研究他,然後除去他的,沒有它的存在,讓大唐對西域之地多控制兩百多年,哪裏會有後面那麽多事情發生。

當然,孫享福能起到的作用,也就是提示一下對抗高原反應的方向而已,具體的一些事物,還要交給李績自己去摸索,善陽醫學院那邊,也會開始研究一些藏藥,看能否對大軍起到幫助。

寫完信之後,孫享福就啟程往渭南趕了,昨天晚上到了後來,他又補充說了一點,那就是大唐的貨幣政策,以大唐的現在的貿易量,是時候,給整個天下,制定一個貨幣規則了。

其實貨幣的最高境界,是出信用本位的紙幣,但是,這個東西,在古代,很難操作,首先就是統計你不好做,一旦出現了什麽昏君,缺錢了亂發一通,那麽,整個經濟就可能出現大崩潰,而且,他最開始的時候,還不那麽容易取得別人信服,所以,現在,還是不得不選擇金銀銅本位。

確定了金銀銅本位貨幣政策之後,還要將其規範的管理起來,以大唐現在的市價,一兩銀子,差不多值一貫錢,而一兩金子,差不多值十貫錢,市面上流通的,主要是銅錢。

新的規範管理制度立起來之後,可就不一樣了,銀子和金子,也可以當貨幣使用,不過,使用之前,你必須通過官方的鑄錢廠,將其冶煉鑄造成純度一致的定額錢幣才行,私人自持的純度不一的銀兩和黃金,都是不可以在市面上流通的。

孫享福跑到渭南來,就是為了讓這邊的冶煉作坊,制作一套鑄錢的樣板,不僅是金銀貨幣需要規範管理,銅錢的樣式也要重新制造,因為,孫享福提了一個將頭像印在錢幣上,讓所有使用唐錢的人都知道大唐的皇帝長的什麽樣子的計策,李世民只是稍微腦補了一下那個畫面,就點頭答應了。

如此一來,當唐錢在整個世界開始流通的時候,天下何人不識君?政治意義很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