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2/2頁)

孫享福知道今天這場宴一時半會是結束不了,但還是撐到了最後,果然,李世民把他留了下來,同留的,還有房玄齡,李靖,長孫無忌,杜如晦等幾位李世民的心腹謀臣。

“如今我大唐,已經征服了周邊四夷,下一步,朝廷的重心,便在治理之上,諸卿以為,該先從何處著手?”

李世民既然一天都不等,就召集他們幾個來商量這事,那就證明,他已經意識到這個事情,需要急切的拿出方案,因為,知道了天下有多大的他,或者說,知道大唐現在有多大的他,更加覺得周邊之地的重要性了。

他是帝王,考慮事情的角度,永遠與普通人不一樣,現在,大唐的東南西北,都有一塊地方,相對獨立的存在著,尤其是嶺南,馮盎若真是有不鳥李世民的心思,他完全是處於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狀態。

而且,有海外的地盤作支撐,他幾乎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也幸好馮盎是個沒有壞心思的人,可以後呢?馮盎已經垂垂老矣,難保他的繼任者,不會生出什麽壞心思啊!

西域那邊,其實也沒好了多少,畢竟,太遠了,程咬金對他忠心耿耿,可他未來的繼任者,能夠一直終於大唐嗎?如果有什麽壞心思,這麽大一塊地方,這麽多人口,同樣能很快的從大唐脫離出去,甚至威脅到大唐的安危。

北邊和東邊,甚至是雲南,也是這樣的情況,如何讓中樞更有效的控制周邊,以圖對更遠的地方的開發,就是他作為皇帝,迫不及待的要解決的問題。

見其它幾位都在撫須思考,孫享福覺得,自己還是快點把自己的意見說完了好回家睡覺,於是道,“臣以為,只要將幾個政策執行的好,二十年以內,我大唐本土,不說做到鐵板一塊,至少,內部的安穩,將會無憂。”

“那幾個政策,正明且道來。”

“第一是,堅持不懈的推進民族融合政策,這一方面具體要做的工作,陛下已經盡知,通過巡視,慰問,各種文藝演出,宣傳我大唐的好,通過加強與各民族近距離的交流的方式,讓他們習慣處於我大唐的治下。”

孫享福說到這一點,已經體會了這麽做的具體好處的李世民和幾位大臣都紛紛點頭贊同。

接著他又道,“第二是,堅持不懈的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政策,民富則思安,而且,民富了,國就富了,沒有百姓會反對一個讓他的生活越來越富裕,日子過的越來越好的國家和皇帝。這一方面,具體要做的,就是開辟更多的產業,研究更好的耕種技術,讓百姓有工作,有高薪拿,有田地種,有高產出,實現自我勞動力價值。”

這一點,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好事情,朝廷在有能力的情況下,自然是希望繼續推動。

然之後孫享福又道,“第三是,堅持不懈的推動國民的教育政策,只有大家懂得了文化知識,生產技術知識,才能保證國家在治理的時候有人才可用,在生產的時候,有人才可用,而且,開啟了民智,能夠讓大家不輕易的被心懷叵測的人所利用。這一方面,具體要做的,自然就是加大對於教育體系的建設和投入,臣以為,可以做一個五年和十年計劃,五年之內,關中實行免費教育,十年之內,全國實行免費教育。”

說到教育這個問題,在各方面急缺人手的情況下,李世民是非常急切的想要推動的,不過,他對於孫享福的這個建議,有異議,出言道,“五年太久,以朝廷目前的稅收條件,可以盡快的在關中推行免費教育,五年之內向全國推行。”

孫享福聞言,摸了摸鼻子道,“陛下,這樣的話,臣的壓力會很大,而且,說到花錢,臣後面,才說到重點呢!”

李世民等人不明白孫享福的意思,再度把目光向他聚了過來。

“這第四點,便是堅持不懈的推進國家的基礎建設,陛下,房相,你們應該知道,關中所有州縣,修建了水泥路之後,整個政治效率和民生發展速度,提高到了什麽程度吧!沒有這些水泥路,咱們可未必能快速的組織起來,對抗吐蕃的二十多萬騎兵。而明年下半年之前,由王家出資修建的,從關中通往善陽和定襄的水泥路,就將修建完畢,到時候,大家就能體會到兩地交通便利帶來的好處了。兩千裏的水泥路,信使沿途有很多地方換馬,三天之內可傳信,就算打馬疾行的客商,沿途有客棧換馬,五日之內也可抵達。這就幾乎將善陽,和定襄,與長安的距離,拉近到了關中沒有修路之前,與洛陽差不多的距離,基礎建設的第一個好處,就是拉近中樞,與周邊所有地方的距離。”

說到這個,李世民頓時便眼前一亮,如果自己做在舒服的馬車上,讓車夫十二個時辰不間斷的打馬在平整的水泥路上飛馳,沿途換馬換車夫,那自己豈不是和信件一樣,三天左右便能到善陽?如此的話,倒是可以讓有空多往善陽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