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給長孫皇後加點擔子(第2/3頁)

“呃,海外探索投資公司這一塊,沒有個五到十年的時間,臣都不敢說做的好,哪裏還敢想其它的產業。”

長孫皇後一副很不相信的表情撇了一眼孫享福,“本宮看你弄起來好像很簡單的樣子啊!股東會議一開,人事一任命,讓他們都有了自己分配管理的事情,你只需要等著出結果就好了,跟長江水路轉運公司一樣,你現在好像就是安排了幾個人,幫忙收錢吧!”

“那個,事情要是都像這麽簡單,那就好辦了,您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在渭南的諸多產業以及海外探索投資公司開始運營之後,我大唐不種地,還需要糧食來養活的人就越來越多了,相對的,種田的青壯卻在變的越來越少,這就會形成社會問題,咱們不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就會爆發出更大的問題。”

由於對高句麗的戰爭,幾乎摧毀了整個東北地區的農業產出,在東北地區的農耕事業沒有自給自足之前,朝廷一直要往那邊調撥糧食以及各種生活物資。

西域之地,勉強能保證自給自足,可吐谷渾,黨項各部,雲南之地,都需要中原地區輸出糧食,衣料等物資,這些地方的人口加起來可是有數百萬,消耗可不小。

還有之後的農工商法等學院建好之後,大量的招生,再加上渭南和海外探索公司瘋狂的面向全國招募青壯,必定會使得全國各個地區數十上百萬計的青壯勞動力脫離農耕事業,轉向工商業,這就會導致農業產出大幅下降,農業生產的壓力大了,大家就又要回到解決‘吃飯’,這個根本問題來。

農業,從來都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只有農民種出來的糧食,能夠養活更多的勞動力了,才能讓更多的人,去從事其它的行業。

大致聽懂了孫享福的話之後,長孫皇後繼續問道,“你是在擔憂糧食不夠吃嗎?”

孫享福點了點頭答道,“也算是吧!咱們大唐的人口,在今年底之前做完全面統計之後,可能達到三千萬以上,然而,隨著國家的發展,管理這麽大的國家,咱們各方面的人手,都需要擴張,光是守備各地的軍人,差不多就要達到一百萬。

而隨著新的管理制度的全面推進,官員的人數,也會大量的增加,數百個州,上千個縣,所需要的官員,吏員,醫師,治安防爆等人員的數量加起來,又是數十萬計,而且,工人,商人的數量增長過快,每年,都是以一倍以上的人數在增加,僅僅一個渭南,就聚集了將近兩百萬工人,過萬的商人。

這人都是那裏來的?

大多都是原本在田地裏耕種的青壯農夫,少了這數百萬的青壯農夫,可見此後的農耕情況,將會有多麽嚴峻。

沒有足夠多的糧食養活大家,有足夠多的農作物原始材料的產出供應各種工業需求,咱們的建設發展,就不能繼續下去,一旦出現了斷裂的情況,那麽就可能導致惡性循環,使得整個局面崩塌,所以,臣時刻都在擔憂著。”

聽了孫享福的這些擔憂,長孫皇後愣了許久之後,才道,“你的意思是,咱們大唐的工商業發展過快,需要停一停,讓更多的人,回歸農耕?”

“您這麽理解也沒錯吧!就像嶺南,工商業發展起來之後,大部分人都開始從事工商,鼓搗經濟作物,所以,糧食產出就少了,現在,他們可不能像前兩年那樣,有那麽多糧食送往關中了。江南之地的青壯,都在往關中跑,種出來的糧食必定減產,又要運送往東北地區,蜀中的糧產還算豐厚,可是未必夠雲南那邊吃的,甚至還需要關中這邊幫補,而關中產出的糧食,其實也未必夠現在聚集在這邊的快七百萬百姓食用的,只能找善陽,定襄那邊幫補。這兩地都是人口重鎮,其中任一地方出現大災難,都會有傾國之危,所以,我農門,一直比較注重這兩地的農業發展。只有發展好了農耕,使得原始產出足夠支撐工商業,足夠抵禦隨時可能爆發的災難,才能保障咱們的國家能一直安穩下去。”

長孫皇後聽完他的長篇大論之後,點了點頭說道,“正明說的有理,那麽,本宮在維持國家穩定上,能做些什麽?”

孫享福想了想如潮水一般湧入商業廣場的人群,又想了想商業廣場的運轉,答道,“您其實已經在做了,比如您把宮中的宮人放出來在市面上勞動,這就是一種進步,當我們大家出門,生活的時候,都不需要前呼後擁,一大堆人伺候的時候,咱們的勞動力,就會放大很多。一個沖水馬桶,一個下水道,一個化糞池,別看它只是一個很簡單的設計,但是,因為這個設計,會解放很多每天沖洗馬桶,運送傾倒夜香的勞動力。您作為一國之母,應該推動更多這種能夠節省下勞動力,讓更多勞動力投身到有意義的生產工作中的事情。您看看這偌大的長安城,這超過一百五十萬的人口,有多少是真正參與生產的人?他們相比起渭南的工人,全國各地種地的百姓起來,都太閑了,像米蟲一樣,浪費著國家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