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2/2頁)

虞世南把話說的這麽明顯了,孫享福自然沒有不明白的道理,這些年,他在朝堂上懟這個,懟哪個,雖然拉攏了一些朋友,但也結下了不少仇家,只是那些人現在還沒有反應過來而已,等他們真正的感受到了危機,展開致命反撲的時候,孫享福能不能頂的住,還很難說,像王莽這樣疑似穿越者,大刀闊斧搞改革的人,最後是什麽下場,孫享福也大致知道。

所以,虞世南的意思就是,讓他不要樹立太多敵人,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畢竟,他現在也是有家有口的人了,這不僅關乎著孫家的利益,還關乎著虞家的利益。

“孫兒知道該怎麽做了。”孫享福躬身受教道。

“前廳的那些學子,你又怎麽看?”虞世南又指了指前廳的那些方向又問道。

“很簡單,照單全收啊!”

“照單全收?”

“呃,意思就是,照著名單,全部要了,一個也不少。”

聞言,虞世南笑道,“有正明在,我虞孫兩家,數代無憂矣!”

“阿爺不問我收了他們去做什麽嗎?”

“難道比派去嶺南做官還慘?”

“呃,倒也差不多。”

“他們現在就看到了去嶺南做官的好處,又怎麽在意去別的什麽地方呢!”

“阿爺說的也是,那孫婿就多謝阿爺安排了。”孫享福含笑朝虞世南施了一禮道。

前廳的儒生人數可不少,入仕了的有十好幾個,沒有入仕的,多達五六十人,分派下去的話,可以管理的地方可不少,關鍵是他們出自弘文館,也就是說,他們的父輩,都是朝中勛貴官員,而且,品級至少也是五品以上的京官。

這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有了這樣的力量加身,孫享福在朝廷的地位才會更加穩固,即便是像孔穎達這種對天下儒生士人都有號召力的人想要對付他,都得想辦法,委婉的進行。

因為,孫享福的利益團體太大了,大到他們整個儒家士人群土,都不得不退避三舍的地步,李泰那招棋,只是他們一個試探性的開端,兼並,是儒家一直在走的路子。

當然,今天虞世南出面,讓孫享福安排一些儒生為官,也可能被孔穎達那些人當做是一種試探信號,如果孫享福這個頭號改革者的反彈不是很大的話,他們就可以繼續下一步的動作了,能用柔和的手段將這些儒生們運作成官員,也沒必要去朝堂上爭鋒相對。

現在,他們已經不能否認農工商對於社會的貢獻了,而且,知道皇帝務實,農工商能發展實體經濟,是實務的具體表現,那麽,他們就直接把農工商最精華的思想上的東西,兼並到儒家裏面來,讓儒家也跟著沾點光,讓儒家這條船,變的更大。

既然革除舊習都是儒家老祖宗說的,那麽,怎麽革,是不是也應該由儒家來引導?

一旦他們掌握了改革的風向,孫享福都不用想,就知道接下來會是什麽,腐儒當家嘛!自然是重文輕武,輕視其它的一切行業,當他們獲得了官場上的統一,階級上的地位之後,又會因為自己內部的權利爭鬥,搞黨派鬥爭。

華夏歷史上,很多個建國之初,都是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但是到了後來,都是因為儒生的這一套,逐步的走向衰落,最終被外部力量擊倒的,宋朝,明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可惜,它們都在唐以後,李世民沒有成例可看。

所以,跟儒家的爭鬥,孫享福需要更加謹慎巧妙的處理,因為,它們的整個體系,早已在最初的階段,就無比圓融,如果有兼並這一條的話,它將會變的更加圓融,連孫享福都無法反駁它對封建王朝的作用。

這場爭鬥的裁判權,在李世民手上,他的個人意願,至少能夠決定國家未來的方向暫時該怎麽走。

“阿爺,您是當世大儒,您覺得,儒家這一套,真的適合在朝堂上存在麽?”

虞世南本以為孫享福道完謝,就會跟自己告辭,去前廳飲宴的,卻沒想,他又問出了這麽一個問題。

而這個問題,即便是虞世南這樣的大儒也不好回答,儒家早期推行的‘六德’,‘六行’,‘六藝’,其實是非常系統的,而且十分具有實際可行性的體系。一個國家的管理階層的素質,要是都能夠做到儒家的這三個六,那麽這個國家基本就無敵了。

然而,現在的儒家,卻並沒有很好的將儒家的六六六,均衡的發揚,傳承下來,大多都只是取其中對自己有利的來學,來用,並且,不斷的曲解它,改變它,讓它變的一點都不純粹了。

朝廷本來就是一個名利場,國與國之間,講究的是弱肉強食,這些道理,虞世南自然是懂的,所以,懂的越多,他的疑惑也就越多,對於孫享福的問題,就越發覺得無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