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2/3頁)

“想不到,走海路從東北到嶺南,居然不到二十天。”

“陛下不知,走海路,從卑沙港出發,到廣州的距離,才四千多裏,咱們的五帆水輪快船,都是軍艦,又不載重貨,在海上順風的時候,一個時辰就能走出五六十裏去,日夜行船,一天就是五六百裏,之所以走了近二十天,是因為其中有幾天風向不對,您還在沿途有海港的城市,查看了一番。如果是直線趕路,這些船真正運起糧食重貨,從遼東往返江南,嶺南,其實十幾日可以走一趟,一個來月,便能走一個來回,運輸的損耗,比走陸路省好幾倍,往往一萬石糧食從江南,或者嶺南運出,到了萊州港或者卑沙港的時候,只損耗了船工吃的百余石糧食而已。”

空船滿帆,順風,在海上跑,那自然是快的不得了,張亮是大唐高級將領中最懂船的,他在接收了一批渭南船廠的這種新式戰船之後,對於以往的那些戰艦,就再也看不上了,索性從去年船廠開始投產之後,水輪船的出貨量一直很大,現在,大唐水軍,已經有半數換了這樣的新船,整體戰力,堪稱海上無敵。

參與南巡的還有李靖,李道宗等人到過嶺南,其中李靖就是當年替大唐平定嶺南的人,看著早已煥然一新的廣州灣大碼頭,他們不由的感嘆了一句道,“嶺南景象,盛當年百倍矣。”

百倍是什麽慨念?

光從廣州灣停靠的帆船數量,就可見一斑。

沿海數十裏長的停靠位上,此刻,至少停靠著數千艘大船,有水輪的,有沒有裝置水輪的,有戰艦,有漁船,其中,萬石大船,至少有數百艘。

船廠可不只是渭南有,嶺南的船廠也不小,而且,他們是專門爭對海上行船,制造的那種高船舷,多風帆的大船,樣式上,與渭南船廠制造的船有較大差異,但只論海上航行的速度的話,它甚至還優於關中制造的水輪船,那些大貨船由於船舷高,有一種可向船身兩翼靈活展開的大帆,在順風的時候,那個速度,堪稱恐怖。

碼頭之上,即便熱浪滾滾,前來迎接李世民的馮盎,和數十萬嶺南軍民的熱情也十分高漲,他們現在不缺吃食,身體都養的比以前壯實了許多,個個都穿上了新衣,甚至,其中不乏穿著清涼的絲綢衣料的百姓,而且,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還有穿金戴銀的習慣。

當大軍的戰艦陸續在港口停靠上岸的時候,他們將嶺南的各色瓜果,紛紛遞了上來,其中,好多都是用冰涼的井水鎮過的,士兵們接過了之後,吃的那叫一個爽口。

“臣馮盎,恭迎陛下……”

“恭迎陛下……”

當李世民從大船上邁步走下來的時候,他意外的聽到了數十萬人,整齊的用漢語說了‘恭迎陛下’這四個字。

可別小看了這麽一個小小的動作,將數十萬不通漢語的百越各族百姓調教到這個程度,它需要投入的時間,花費的精力,可不是一點點,只是聽了他們口中的這四個字,李世民心裏就有些感動了起來。

親自扶起躬身下拜的馮盎道,“有勞馮卿相迎了。”

然之後,他又高聲向嶺南百姓的人群拱手道,“有勞嶺南的諸位父老相迎了……”

李世民時刻不忘記自己是來嶺南收割民心的,所以,他的話,他的動作,都是非常的慈祥,暖心的。

隨著馮盎的帶領,他直接走入了嶺南百姓之中,品嘗了他們用手舉起來的瓜果,誇獎了他們勤勞樸實,這幾年,為關中,為整個大唐,提供糧食,食鹽,蔗糖等等緊缺物資的功績,與其中一些年長者握手,問候等等,直在碼頭上折騰了一兩個時辰,才再三的規勸百姓們返家,然之後坐上了馮盎安排的車駕去往廣州新城。

車駕是十分寬敞的敞篷四輪馬車,可以坐很多人,李靖尉遲恭等人自然是有陪駕資格的,當然,還有馮盎。

“陛下,臣自作主張,在城內為您修建了行宮,還希望您不要嫌棄。”

“行宮?呵呵,馮卿可是將孫正明的那一套,學了個十成十啊!”李世民聞言笑道。

既然馮盎敢將其稱之為行宮,還請他居住,一定是這房子修的了不得!對於這樣赤裸裸的馬屁,李世民是非常喜歡的,反正嶺南這邊現在有錢,以後往來方便的話,他不介意多來這邊住住,強如秦漢,也沒能使這片土地徹底歸服王化,如果在他手上做到了,豈不是證明他比秦皇漢武還強?

馬車在筆直寬闊的水泥路上行進的很快,在看到廣州高大的城墻的時候,李世民就感覺到了一股濃濃的孫正明的味道。

因為,善陽和定襄,也是這種建築風格,並不說孫享福有建立高大城墻的喜好,而是因為,在這個時期,高大堅固的城墻,更加能讓居住在裏面的百姓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