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2/3頁)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對不對還兩說呢!也不能因為怕別人有異心,就把所有人都殺光啊!你就能擔保這個世界只有一個漢民族了,漢民族內部就不會爆發戰爭嗎?到時候怎麽打,死的都是自己人,你又怎麽說?

要想這個世界完全沒有戰爭,幾乎是不可能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必然有爭鬥,這是根本避免不了的,現在,孫享福就是擔心王浩有什麽比在高句麗更瘋狂的計劃,因為,計劃不瘋狂,就不足以逼瘋李世民,不足以逼瘋自己。

所以,他非常急切的從善陽往關中趕,可惜,他只是個正常人,所以,即便是一人三馬,沿途替換,他最快每天也只能跑四百裏左右,當他跑完一千八百多裏,抵達關中地界的時候,已經是五天後了。

“看這邊的景象,王浩的計劃應該還沒有發動,咱們今天先走到渭南,明天再去長安。”

連續五六天在馬上顛,孫享福的骨頭都快散架了,現在,已經快到十月天了,關中的天氣已經很涼,一行二百多人到了渭南,也終於能睡個安穩覺,吃口熱乎飯了。

“咦,都十月了,渭南這邊怎麽還有這麽多胡人沒有走?”孫享福看到了渭南街頭,比例不少的胡人,有些意外的問道。

“屬下去找個治安署的人打聽打聽。”

趙龍雖然是孫享福的原班護衛,但真正跟在孫享福身邊時間最長的還是張軻,他在嶺南已經有幾年了,現在看到關中景象的時候,其實跟當初回到了關中的程處默差不多。

很快,張軻就從治安署巡丁那邊知道了消息。

“都督,他們是選擇定居在渭南的胡商的家人,聽說,上個月的商品展銷會,創下了七百多萬貫的現金成交量,幾乎讓所有胡商都把身上的錢都掏光了,但是,許多胡商又想借貸咱們大唐的貨物,在大唐落戶籍,留下家人的話,可以借貸到更多的貨物,所以……”

很快,孫享福對於渭南上個月發生的事情便有了些了解,商品成交火爆,是孫享福預料之中的事情,這七百萬貫的成交,可不僅僅是西域胡商創下的,本土商人也貢獻了不少,比如各大寺廟,都花大量的錢財來琉璃廠定制了琉璃制佛像,道觀也沒落下,這些在前隋時期累積了大量財富的宗教組織,總算開始出血了。

倒是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緊急出台的這個戶籍管理政策,孫享福有些異議,不過,此後稍微調整一下就好,這裏短期之內,不適合成為除大唐工人以外的其它任何國家子民的居住地,因為涉及到的技術太多了,很容易被傳播出去,不過,當那些胡人對於大唐的歸屬感超過他們本國的時候,卻是可以實行,民族融合嘛!管它什麽種族,都融進來才好。

相比於今年借貸出去的價值過千萬貫的貨物,其實七百萬貫的現金成交量並不算什麽,自從長安第一年對於西域胡商采用這種借貸經營的手法之後,每年都存在上百萬貫的貨物借貸交易情況,許多商家和自己的老主顧已經十分有默契,放給他們的額度,也越來越高,這都是民間商業行為,朝廷沒有必要幹涉,商人想要賣出更多貨物,以及借貸上面的利益,就得有承擔風險的覺悟。

如果,所有的貨物都需要胡商全額掏資金買下,那麽不僅胡商們能從長安帶走的貨物會少很多,經營的風險全部都加在了他們的身上,這是不合理的。

一般情況下,商家對於老主顧,只需要付三四成的貨款,就能將貨物提走,來年過來的時候,把上一年的貨款繳清,再付三四成的貨款,又能貸走更多的貨物。

其實,借貸貨物給他們的大唐商人,並沒有承擔任何風險,因為,三四成的貨款,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成本價格,胡商第二年給他們帶來的貨款,全部都是他們的盈利部分,還有一部分的利息錢。

像琉璃,瓷器這一類的貨物,成本其實連售價的一成都不到,胡商也是按照市價,付三四成價格的貨款才拿貨,有暴利,自然也就有人願意冒風險,誰叫他們賣的多,賺的多呢!

至於胡商在路上死了,或者貨物搞砸了的情況,也有出現,不過是極少數,就算是在後世,也沒有那國政府,能保證本國所有企業的經營安全。

況且,這些人若是出了意外,他們的繼承人,或者為他們打工的人,會想把他們的生意繼續做下去的。能夠借貸到貨物的路子,可比一年的貨款要重要的多,這是一個每年都可以為他們帶來巨額財富的路子,商人都精明,知道怎麽做才是對的。

而騙子,一般都活不長,因為他們一旦不守信用,就會成為大唐,和所有胡商的敵人,甚至是這些商人背後的國家的敵人,要想查誰騙貸了大量的貨物,可並不難,因為他們總要出手的,大唐在西邊駐守的軍隊,去逮捕他們歸案,可不是什麽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