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2/2頁)

這些話,是剛才下城樓的時候,孫享福緊急想到,並提醒他的,老百姓有了錢,還須得消費,改善生活才好,他們不消費,大唐各方面的產出,都會造成擠壓,古人的消費觀念可不怎麽強,節儉慣了的他們,衣服不穿的補丁一層層,就舍不得丟,農具不用到破舊的實在不能用,就不會更換。

這在物產十分豐富的大唐,是不合理的,本來人口就少,百姓還如此節儉的話,制作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形成擠壓,這又勢必會讓工廠減產停工,工人下崗,形成惡性循環。

而更新換代的快一些,不僅能夠帶動就業,還會促使原始生產力更強一些,讓更多的人有務工的機會,掙到錢,再消費,也會使得農民百姓種植出來的農產品被需求,形成良性循環。

國家刺激內需,主要看的就是平民的日常消費,所有的行業都是相互刺激,被需求的,不能在一環被卡死。

這也是剛才孫享福在乘車而來的時候,跟那位老農短暫的聊天後,看到的一些問題,改變古人的消費觀念,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就像後世,一個年輕人讓一個老人家多花錢買東西,不要那麽節儉一樣,老人多半是不會聽的。

所以,這事,還得讓李世民來,他的話,百姓們都愛聽,有了實際效果之後,大臣也會吃透這種刺激內需的政策的好處,可不能節儉過了頭,把經濟搞的死水一潭。

李世民的政治秀時刻,大臣們不宜去沾光,孫享福看到虞世南也一副欣慰的表情看著城墻下的情景,上前道,“阿爺,此間情況,禮部應該大書特書,在報紙上發文,為陛下,為朝廷的政策,做宣傳。”

虞世南聞言一愣,收了那副表情道,“在皇城,可不許叫我阿爺,應該稱呼官職,這些規矩,你要守。”

“呃,虞尚書教訓的是,那這事……”

“我會交辦下去的。”

“嗯,還請捉筆之人盡量用白話文書寫,免得百姓們聽不懂。”

“知曉了,今後,禮部關於這種面向百姓的公告文書,都會采用更加直白的書寫方式,你就放心吧!另外,管糧可不是個好差事,尤其它還涉及了利益的時候,農部那一塊,關鍵的位置,你得用忠直可信之人。”

“阿,虞尚書有什麽推薦?”孫享福差點口誤問道。

“弘文館當年放出去的那些學生中,有不少可用之才,如今,他們在地方上也鍛煉了許久,三年任期大多已滿,該是調回中樞,學習一些更高層面的管理了,另外,新的一些弘文館學子,也是時候放出去地方歷練了。”

弘文館這個教育機構其實比國子監還高端,他每屆只有數十人個學生,皆選皇族貴戚及高級京官子弟,教授的,也是專門針對治國的經史書,或者法典之類的,從弘文館出來的學生,皇帝一般都是直接授官,而且,品級還不低,掌握了他們,幾乎就是掌握了朝堂未來的一個高官群體。

就拿此前弘文館的十八學士來說,現在混的最差的,都是散騎常侍。而朕觀元年後放出去的這一批,如上官儀,劉永,李宣,周懷文等,在地方上任縣令,或者州府任功曹主簿之類的,政績也都不錯,當然,虞世南這麽提醒孫享福,也是有另一層用意的。

別看現在朝堂上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那是因為大唐現在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官員的上升通道很多,外部,也到處都有利益可掙,各部大佬們各自那一攤子的蛋糕都吃不完,沒有形成派系,相互爭奪利益的必要,等到國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情況就未必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別的孫享福或許不知道,但宋,明時期的黨爭,他還是知道一點的,黨爭究竟是怎麽來的呢?

國朝無大事,開始進入守成期的時候,上升通道被把持,想要獲取更多的利益,就要開始侵占別人的利益,這就不可避免的開始了。

虞世南是經歷了好幾個短暫朝代的老人,現在已經七十一歲了,看事情的眼光,自然比孫享福長遠的多,他目前是朝堂上最年輕的高級官員,以後,當現在這一撥的老臣都走到生命的盡頭的時候,朝廷很可能就要靠他來做頂梁柱了,必須得早些下手,網絡培育一批年輕的,能幹事的人才在自己屬下,才能保證今後他的地位能夠穩固。

孫享福在政治上,其實並沒有多少智慧和遠見,他只是因為看過了後世的太多成例,導致視野和考慮問題的角度更加寬廣一些。

所以,對於虞世南的提醒,他深以為然,能在君明臣賢的時期混的開不是什麽本事,能在君昏臣奸的時期混的開,那才叫本事,此前,他就缺這方面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