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回荊州(第2/2頁)

也不知道是不是回到了老家所在地的原因,孫享福在荊州的時候睡覺總是特別沉,一閉眼就是幾個小時,都不帶做夢的,睡醒之後,就明顯感覺神清氣爽。

“都督醒了,這是這幾天送過來的情報。”

孫享福既然出來辦事,就不會不帶無影兒的情報組,他在剛到荊州的時候,就將他們散了出去,如今已有快一個月的時間了,荊州各方面,尤其是幾大的家的一些消息,都被情報組查了個大概。

孫享福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知道自己已經睡了一下午,洗漱了一番之後,就著張軻端過來的熱茶,一邊喝,一邊翻看起了情報。

朝廷的改制巡察組到山南道地界了,然而,卻並沒有像關中洛陽一樣,順利對地方官府實行官俸制度,和公民戶籍制度改革,他們甚至連衙門的戶籍賬冊都沒調出來,就被請到了各家喝茶。

當然,這事一早就在孫享福的預料之中,他主要翻看的是情報組的人,在實地考察過後匯總過來的一些數據,這些數據與武士彟提供出來的官方數據,存在著很大差距,就比如說都督府戶籍總冊上面的丁口數量等,跟實際上就有較大出入。

自李唐立國的十多年來,荊襄之地,每年夏秋兩季發大水的時候,都有一些村莊消失,因為水災,朝廷會對地方的田地有所增補,但田地直接就落入到了這些地方豪強手中。

而當地的百姓,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的救援或者補償,有一些有本事的人,確實是落草做了水匪,而更多的,則是被這些豪強打成了隱戶,成為了為他們種田生產的農奴,因為,老百姓沒飯吃的時候,基本沒的選擇。

當然,不管是成為水匪,還是成為農奴,他們的田地,無疑都會落入到這些豪強手中,所以,荊州之地的實際丁口數量,比在冊的至少要多出兩成,這些人,就是被地方豪強隱藏起來的黑戶農奴。

而地方豪強實際掌握的土地,也比官府登記在冊的,多出至少三四成,種這些田地,他們根本不需要繳稅,也沒有誰去清查他們,上百萬畝的數量,光是一季的稅收,他們就能逃掉數十萬石糧食。

地方豪強為什麽富?以最低的成本種植田地,還不需要繳納稅賦,這能不富嗎?

“這幾家的手段,倒真是比較典型,張軻,你讓人快速傳信給改制組的金郎中,如果那幾家要田的話,可以用較低價格將原先的官田全部售賣給他們,不光是官田,所有山南道地區已經開墾出來,卻還有登記在冊的田地,朝廷都可以給他們登記造冊,白送給他們,但是他們得答應朝廷一個條件,就是將新的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將他們門下隱藏的黑戶和農奴,都要帶到官府登記造冊,領取朝廷二等公民的戶籍,而且要跟他們講明,朝廷可以給他們一些利益,但禁止任何漢民為奴為仆,他們要是對抗朝廷的大政策,將會被視為造反。”

“諾。”

“另外,告訴金郎中,本督是陛下指定處理山南道事務的欽差,就連應國公現在也是配合我的工作,所以,他不用擔心負責擔罪的事情,一切聽本督命令辦事。”

“諾。”

張軻領了命令下去辦事,孫享福又開始思考,這些地方豪強答應他所開的條件,或則不答應他所開的條件,自己應該怎麽應對。

如果在田地上面做文章,孫享福有很多種辦法玩死他們,光靠農業產出,沒有商業的加持,頂多能夠讓他們獲得簡單的溫飽,而且,現在大唐不缺田,甚至多的是田,與其白白的退耕掉,不如拿出做條件,交換一些有利的條件。

孫享福提出用田地,跟這些豪強換人力,其實他並沒有付出什麽實際的損失,因為這些田地,原本就掌握在這些地方豪強手上,而那些百姓,一旦獲得了公民戶籍之後,就不再是這些豪強能夠控制的了,因為,他們會發現,有很多他們能做,且又能賺錢的工作會找上他們,他們完全可以不用再繼續被那些豪強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