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2/3頁)

當李世民和所有大臣們看到那些在這個時期來說比較巨大的冶煉爐子,和聽到馬周報出來的這個數據的時候,都是驚嘆的,一天產出十萬斤鋼鐵料,這可是以往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你們已經開始試煉過了嗎?產量可準確?”

“每個爐子架設好之後,由老冶煉工試煉了一爐,按照熔煉時間和成鐵數量來算,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目前沒有足夠多的熟手冶煉工人能夠同時將所有爐子操作起來,還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讓此前招募的學徒工實際操作,春節前,第一冶煉車間就應該能運作起來。”

現在已經十一月份了,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馬周之所以把時間說的寬裕些,是因為與冶煉車間配套的鍛造車間也有人手不足的問題,雖然冶煉作坊所采用的灌鋼技術,是南北朝時期綦毋懷文發明的新式煉鋼法,可以減少反復折疊鍛打的次數,操作簡便,易於掌握。

但理論培訓,始終是理論培訓,此前完全沒做過這行的工人們沒有一兩個月的實際操作,對於各道工序還不能很熟練的上手,容易產出不合格的東西,這就是制造業在初期,累積經驗必須要經歷的一些過程了。

“很好,若是所有的車間都能運轉起來,我大唐士兵,將人馬俱裝鐵甲,天下還有何人敢與之匹敵。”

李世民的夢想是好的,不過,作為比較務實的大臣,馬周得讓他保持清醒。

“陛下,冶煉廠是很難做到全部運轉的,除非礦石開采的速度,提升十倍以上。”

聞言,李世民一愣道,“不是已經讓你們拍賣礦場,讓民間自行組織開采了麽?”

據他之前收到的消息,礦場可是賣出去不少,為朝廷回籠了不少資金,兩千多萬貫的軍購款,至少有四分之一,會從賣礦產的收入裏面出。

“回稟陛下,礦場是賣出去了一些,可產量,一時半會還不能有效的放大,普通老百姓的采礦技術很有限,另外,冬季寒冷,運輸方面,也不是很好解決。”

說到采礦技術,李世民又把目光看向了孫享福,在大唐高官中,也就他一個人是技術流的。

“呃,那個,陛下,臣也不是萬能的,既然有技術難題,陛下就應該組織人手研究,攻克這些技術難題,今科科舉取中那麽多工科生,可不是讓他們來工廠做工人的,除了管理工人之外,還要成立各種工業技術研究小組,研究解決渭南所有工業生產上面遇到的難題。”

聞言,李世民點了點頭,轉頭向工部尚書閻立德道,“正明的話立德聽到了吧!朕會讓人給工部專門在渭南建設一個工業研究院,作為所有工業技術研究的場所,你讓那些熟手工匠,以及今科的工科舉子們成立多個研究組,專門收集,研究這些工業發展,遇到的技術難題,誰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朝廷便會提拔,獎勵他。”

“諾,臣下去之後,立即辦理。”

閻立德領了李世民的新任務,孫享福卻是又在一旁接話道,“陛下,朝廷其實只要提拔就可以了,獎勵,則可以由這些工廠的東家自行出懸賞,如此一來,這些研究人員所需要的研究經費,朝廷就不用出了,研究成果多的話,說不定還能為朝廷帶來很高的收益。”

後世的許多科研所,都是找商人贊助,然後與這些商人分享科研成果,雖然這個時期的工業技術研究還遠遠算不上科研,但性質是一樣的,想要一件事情長久的做下去,那麽,讓其保持盈利,不成為朝廷的負擔,很重要。

否則,一旦李世民的某個後世子孫缺錢花了,說不定就會砍掉像這種只會花朝廷錢的部門,到時候,技術研究發展的道路,可能會再度斷絕。

當然,這次視察的主題,並不是查看渭南工業新城的建設進度,而是給所有參與渭南建設的工人加油打氣,讓他們克服困難,在朝廷與高句麗開啟國戰之前,完成相關產業的建設,為大軍輸出軍械武器裝備。

冶煉廠最後門的位置,就是礦石倉庫,這裏,有非常多的工人在忙碌,除了搬運礦石之外,他們還要盡可能的將較大的礦石敲碎,便於熔煉,李世民和一幹大臣的到來,打斷了正在熱火朝天的勞作的工人們。

“各位父老鄉親們,你們辛苦了,朕來專程來看你們了。”

只是一句話,所有剛才還在賣力勞作的百姓們,瞬間呆立當場,一副有些難以相信,又敬畏崇拜的眼神,朝李世民看過來。

“陛下,這個時候,您上去和他們握握手,拍拍他們身上的塵土,效果會更好。”

孫享福咬著牙齒,用極為細小的聲音在李世民的耳旁道。

李世民恍若未覺,看都不看孫享福一眼,就往堆滿礦石的倉庫裏走去,然之後,果然如孫享福說的一樣,他拉住了第一個工人粗糙的手掌,看了看手背上凍裂的傷口,輕撫道,“辛苦了,你為大唐的繁榮強盛出血流汗,朕和國家,都不會忘記你的功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