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再對質(第2/2頁)

蕭瑀這些話說的鏗鏘有力,讓眾多沒有被取中的考生一臉懊惱,原來,這道沒有分的題目,居然是一個坑。

然而,蕭瑀的話沒有完,繼續道,“進士科被取中的三甲,他們中間有好多人的考分連前十名都沒有進,甚至有些不會答的題目,他們直接在考卷上空了出來,沒有抱著僥幸心理去蒙答案,可見他們都是實誠君子。而且,他們將這道沒有考分的題目答的很好,在文中,提到了很多種建設自己家鄉的具體辦法,這些建議,對於朝廷來說,非常有用,是故,他們才是朝廷需要的人才,朝廷取中他們,乃是公平,公正,合理的。”

蕭瑀說到這裏,盧騫這些人其實已經沒有什麽可說的了,因為,圍觀的百姓,已經紛紛出言贊同蕭瑀的說話,覺得朝廷的科舉,合該如此。

其實,不取中他們的原因,還不僅僅只是蕭瑀說出來的這幾點,題目裏面的坑有很多,尤其是策問裏面,凡是政治主張與朝廷下一步的計劃有沖突的,都會落到下等,有能力答題,卻沒有答選答作文題的,又會落到再下一等,這兩樣禁忌,是考官們投取中票時,比較硬性的標準,可偏偏盧騫這些世家出來的考生,都犯了。

是以,即便是有人閑的無聊,把最後一道選答題答了,被取中的幾率也不會很高,這就導致了他們這些人中,最終落榜的人數高達九成。

“這些都是你們的臆測,草民不服,草民不服……”

“只是可惜,你沒能給所有的閱卷官一個好的臆測方向,這就是你們技不如人,失敗的原因,怪不得別人。陛下,老臣的自辯已經完畢,恭請聖裁。”蕭瑀懶得理會咆哮中的盧騫,拱手向李世民奏道。

“此間考生,無故擾亂朝廷次序,誣告大臣,著令刑部收監,法部議罪,朕會親自過問判罰事。蕭卿,孫卿,此次主管科考有功,特賜,隨六科三甲舉子共赴瓊林宴。今科取中舉子,由各用人部門主官帶回,賜迎新宴,一應費用,由皇家內府出具。”

李世民最終拍了板,所有被取中的舉子們都松了一口氣,而且還意外的混到了一頓迎新宴,就是不知道,這迎新宴會不會在傳說中的望江樓舉辦,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其中可是有一大部分人是沒有能力在望江樓消費的寒門子弟,因為,明算,工科,醫科,商科的人數,占了大半,這些人裏面,除了商人或許有些錢財之外,其余的階級,都不是富人階級。

一臉輕松的蕭瑀在皇城門口目送六科三甲舉子進門之後,才悠悠然與孫享福並肩朝皇城內走去,就是連他們,都沒有在皇城內打馬的資格,這一對比,倒是叫皇城門口圍觀的百姓對於各科三甲舉子更加羨慕了幾分。

“瓊林宴結束之後,老夫就要趕赴蜀中上任了。”

“蜀道艱難,蕭相年事已高,要注意保重身體。”

“老夫自幼生長在濕熱的南方,對於蜀中的氣候,還算適應,只盼蜀中的各項改革能順利實施,讓大唐在你我手中,成就為一個前所未有的朝代。”

蕭瑀是南朝梁明帝第七子,五十多歲的他,經歷了五朝的變動,看盡了朝代更替的起起落落,雖然沒有說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樣後世才出現的句子,但卻有這樣的實際感悟,老人家這是不忍心大唐的良好局面被破壞,所以,今天他不是表面發怒,而是對於那些不將國家百姓裝在心裏,一心想著權謀名利的家夥,動了真怒。

孫享福理解他的心情,安慰道,“蕭相放心,有我在長安幫忙看著,咱們大唐,是不會出什麽問題的。”

“嗯,有你在長安,老夫倒是放心,該擔心的反而是老夫管理的蜀中,屆時若有老夫的書信前來問策求援,正明可一定要傾力相助啊!”

“一定,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