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2/3頁)

以往,整個大唐的稅收才三百萬貫左右,可孫享福現在卻說,光是偏僻的嶺南的稅收,就會有一百萬貫以上,然而,卻沒有任何人出來反對,因為這是事實。

去年關中大旱的時候,嶺南就白白送給了朝廷幾百萬石糧食,以當時的市價算,那至少都是好幾百萬貫,而如今,糧食產出,都已經算不得他們的收入大頭了,因為他們還有糖,有精制海鹽,有即將大批量制造的水果罐頭,海上貿易等等,加在一起,創稅一百萬貫,那是輕輕松松的事情。

所以,當知道鹽糖之利的大臣們聽到孫享福說這個的時候,都紛紛點了點頭,繼續將目光匯聚到他這裏,等待他的下文。

“第二,是渭南新城,明年,新城的建設力度,將會比今年還要大些,而且,有部分產業,將會大量出貨,諸位知道,這意味著朝廷的稅收將會增加多少嗎?”

眾多朝臣下意識的搖了搖頭,坐在龍椅上的李世民,則是抑制不住的想要挪動一下自己的腳,握一握自己砂鍋大的拳頭,顯然,他內心裏,是無比興奮的,只是盡量在保持克制而已。

“我還是用比較具體的數據來說話,大家的感官才直接一些,免得別人說我胡編亂造。就拿幾年就會開始出貨的冶煉廠來說,目前為止,它就已經接到了朝廷超過一千萬貫的軍事裝備訂單,也就是說,按照朝廷三十稅一的標準來算,光是冶煉廠的這一張軍購訂單,就將為朝廷創造三十幾萬貫以上的稅收,而,冶煉廠,只有這一張訂單嗎?”

孫享福的問話沒有人答,他自己搖了搖頭道,“肯定不止。”

“明年,由長孫氏組織眾多長安勛貴投資建設的四處商業廣場,將會在冶煉廠采購超過兩百萬貫以上的鋼筋。

由幸福村投資的各項工廠,造車廠,也將會大量采購鋼鐵制品,還有冶煉廠本身要鍛造,對外出售的民用鋼鐵制品,總額加起來,比起朝廷的軍購訂單,至少高出兩倍,也就是說,光是一個冶煉廠就能為朝廷創造百萬貫以上的稅收。

還有如水泥,木料,磚瓦,琉璃,家具裝飾用品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商品,全部都會有人大量采購,這些交易,也全部都會為朝廷創造稅收,最最保守估計,這些商品也將會為朝廷創造三百萬貫以上的稅收。

而且,還有另外一項稅收大頭,那便是新的稅法實施後,對於勞工征收的個人所得稅。

諸位大人可別以為每個人每個月幾十百把文的稅收不算什麽,要是關中各地的勞工數量突破一兩百萬,那麽,它每個月至少要為朝廷創造幾十萬貫的稅收,一年下來,也是幾百萬貫。”

孫享福說到這裏,朝廷上就只剩下大臣們抽冷氣的聲音了,他說的這些稅收,可都是新增的啊!也就是說,將會是未來朝廷結余下來的。

國家一旦開始進入工業化,那麽,產值跟以往的農業社會,就完全是兩個層次,他所說的每一項,都是言之有物,確確實實能為朝廷帶來稅收的點,沒有人能反駁。

而且,大家都知道,最重要的話,一般是放在最後說,那麽,孫享福還有第三個方面沒有說呢!

“數百萬勞工,創造的,不僅僅是渭南的稅收,隨著渭南的工廠開業,制造出來的大量的商品在市面上面流通,就會刺激整個大唐市面上的交易,隨著各個商業廣場的開設,會讓大唐的整個商業交易環境更加便利,使得市場交易量大幅增加,更多的錢在市面上面滾動了,所有的金錢滾動,朝廷都能在交易環節征到稅收,到底能收多少錢,你們自己想吧!我反正給不出一個具體數字來了。”

大工程一起做起來的效果,就像是一輪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對於國家的影響是非常長遠的,孫享福用自己的農耕技術,逐漸的補齊了大唐的原始產出短板,那麽,現在,再將工商業的短板補齊,那麽,最後還差那一塊短板?

士人,管理階層的短板。

沒有足夠的管理人才,那麽,他所描述的這些場景,就沒那麽容易實現,所以,像李世民,房玄齡,長孫無忌這樣慣於政治的智者,稍微一琢磨,就吃透了其中要害。

攤子鋪開了,就必須要有管理攤子的人手,如果這個安排人手的過程中,還能瓦解世家系官員對於地方的控制,那就更加完美了。

就像善陽一樣,雖然孫享福大量的任用了王氏子弟為官,但是,王氏並不能對孫享福的管理指手畫腳,因為孫享福借鑒後世的一些分權制度,和管理體系,讓官員即便是想作惡,也作不了大惡。

“陛下,臣以為,孫都督說的有理,官員體系更加全面,管理的就會更加細致,這樣才能更好的應對未來越發復雜的局面。而以往的稅收,只能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像今年,朝廷的稅收結余,不是比去年多了一倍以上麽?安知明年不能繼續增加?而且,朝廷如果供養不起那麽多的官員,大可以讓這些實習生轉正的時間推後,用更多的時間學習實踐,對於他們將來主政一地,總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