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2/2頁)

杜正倫是隋朝的科舉的秀才,投唐之後,一直在地方為官,貞觀元年被魏征舉薦給李世民之後,李世民用他用的很順手,幾乎是一年升一大級,可見他是個會做事的能臣,他能對孫享福直言不諱,就證明他是個坦蕩之人,並不是好面子的迂腐之輩。

“說到商部要做的事情,那可就多了,只怕不比渭南工地要操的心少,首先,就是全國商品的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

這個詞匯,已然是沒有古人聽的懂,那麽,孫享福只能古人聽的懂的方式,來告訴他了。

“宏觀調控的意思就是,對於國內所有商品的需求,產量數據,先做到大致的了解,知道咱們大唐缺什麽,什麽東西太多了,從而,根據實際需求,制定規則,比如,我是說比如哈,咱們大唐的鹹魚豆醬制作的太多了,市場上根本消化不了,那麽商部就要想辦法,將其出口到別的國家,不讓其囤積在國內市場上貶值,或者因為滯銷,而腐爛,變質,白白的浪費掉。再比如,高昌國的三勒漿,在我們大唐賣的太貴,賺取了好幾倍的利潤,使我國金錢大幅度外流,那麽,咱們就應該禁止國內商人購入他們的三勒漿,不讓他們任意的在咱們國內傾銷他們原本造價低廉的商品。或者,還可以用征高額關稅的方式擡高他們商品出口到大唐的成本,就這個三勒漿,我個人認為,至少要給高昌國加征百分之二十五的關稅才合理。”

“怎麽征稅,我商部也可以管?”杜正倫有些意外的道。

此前大唐的稅收,可都是戶部在管,那是長孫無忌的權力,別人誰敢染指。

孫享福點了點頭答道,“當然要管,商部雖然不負責具體收稅,但征收商品的稅務的規則,還需要商部來定。比如,高昌國的酒商賣我一鬥三勒漿,售價一萬錢,可他成本才五百錢,賺了九千五百錢,朝廷按照三十稅一的稅法,只能收他三百多錢的稅收。而我大唐的酒商,賣我十壇黃酒,售價也是一萬錢,成本卻需要八千錢,他們只賺兩千錢,朝廷還是按照三十稅一,收大唐酒商三百都多錢的稅收,這明顯就不合理嘛!”

聞言,正喝著孫府窖藏美酒的杜正倫點了點頭道,“確實不合理。”

孫享福見他懂了,便繼續講解道,“所以,商部還有一個任務,就是搞清楚所有大唐市面上流通的商品的造價,市價,盈利幅度,根據不同商品,不同市價,不同盈利幅度,制定合理的稅收,對於那些利潤在十倍以上的暴利商品,奢侈品,還要加征額外的稅收,防止有些人,利用某些手段,大肆圈我大唐百姓的錢,像囤積居奇這樣的不法商業手段,商部就要嚴管。而且,在公民制度全部實行以後,就沒有商戶,農戶,工戶的區別了,所以,為了管好商人,保證朝廷稅收,商部還應該對每個商戶進行資格審查,頒發營業許可證,不定時的抽查商品安全,以及做一些行為上的管理,不允許他們欺詐顧客,擾亂大唐的商業環境。”

孫享福說到這裏的時候,姚紅袖和李香蝶所帶領的藝人團隊便已經到齊,並排好了列隊,布置好了演出樂器,向孫享福投來一個詢問的目光。

孫享福揮揮手,示意他們可以開始了,其實,他並不知道跟杜正倫講的這些東西,在古代適不適用,或許,等他們執行下去的時候,基層小吏會借此機會,盤剝商人也說不定。

即便在後世,一個營業許可證也不是那麽好辦的,你在這個時期如果對小商戶也有諸多的要求,估計大多數小商鋪都會開不起來,首先搞飲食的衛生許可證,你就沒法要求。

樂曲前奏響過之後,孫享福就不再糾結這個問題了,和杜正倫兩人專心聽起了音樂。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藝人們的歌聲很美妙,尤其是進入了姚紅袖的獨唱部分後,連孫享福也不得不給她點個贊,幾年唱下來,這些人的歌唱技藝都有了很大的長進,甚至不弱於後世的一些專業歌手了。

由於客廳有外客在,抱著孩子的虞秀兒便在二樓的客廳的欄杆處聽歌,而她懷中的兒子孫樂樂,似乎對這些聲音也很感興趣,眼珠子左右溜溜的轉,好像在找聲音發出來的地方。

一曲畢,杜正倫比孫享福鼓掌的聲音還大,難怪是在歷史上能跟李承乾混到一塊去的人,原來也好這一口,就是不知道他把孫享福剛才說的話記住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