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開考(第2/3頁)

至於醫科,也就漢朝時期有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還有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算的上是醫術,《神農本草經》算做是所有醫師必看的藥書,至於《難經》之類的先秦時期作品,早就已經不適用,因為醫學在進步,簡陋,過時的東西,就要淘汰。

然而,即便是這幾本書,到了唐初的時候,也是殘缺不全的,像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就只剩傷寒篇了,華佗的《麻沸散》以及各種外科治療手法,全部都失傳了。

所以,這個時期治病,主要是靠醫師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驗,一位醫師,能在一個方面,有效的治好幾種常見病,已經是不錯的水平了,大多數病,都是得不到治療的。

你要考他們,其實也只能用一些常見的病症來考,弄的高深了,那就只能很遺憾的告訴你,今年的醫科白開了,因為沒有人能考的過。

“如此看來,今後的科舉,都要嚴查這種夾帶的行為了。”

蕭瑀如是說著,孫享福點了點頭表示贊同道,“這次吃了教訓,他們下次,還會用更加隱秘的手法夾帶,所以,嚴查是必須的,然而,總會有一些漏網之魚的,不過,好在咱們還有實踐的一關,即便是他們的考試成績再好,在實際工作中不行,也只能說明他們是個廢物,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蕭瑀反復默念了孫享福這句話幾遍,才點頭道,“正明此言說的好,但願這些考生能體會到你的苦心,實習的時候,能夠身體力行,多為國家和百姓做好事。”

“當官的,始終是統治階級,讓他們個個都為國家和百姓做好事,就像儒家一樣,把理想套進了現實世界裏,是不可能實現的。他們只要少作惡,少欺壓百姓,咱們這個國家,就不會差到哪裏去。”

即便是在文明程度遠超古代的二十一世紀,又有幾個官員是一心為百姓服務的呢!虛榮,貪婪,奢侈,等等,是正常人都會有的情緒,誰也無法抹殺掉這些人類的情緒,只要大部分人身心是正的,不作惡多端,國家就還是能保持高速發展,不斷富強。

“正明說的是,有能力當官的,也未必都是好官,所以,你我還任重道遠啊!”

蕭瑀和孫享福,只是在閑聊而已,卻是讓一旁的孔穎達即將他們的對話聽了個真切,內心裏的感悟十分之多。

儒家學說,就是個萬金油似的東西,他可以根據統治者的需求,改變自己的性質,只要他們一直把自己擺在服務統治者的位置,就肯定有統治者需要它。

而李唐王朝,看上去更加注重實踐,那麽,他以後講課的時候,就應該著重叮囑學生們,偏向實踐,從而,讓皇帝喜歡上他們儒家的這一套,從而改變朝廷上武夫橫行,像孫正明這樣的農家子弟都能當政的局面。

冬天大家衣服穿的都厚,八千人,光是搜撿一遍,耗時也不少,雖然提前了一個時辰就開始放學生進入考場,但開考的時間差點遲了,因為,考生還要在並不熟悉的考場內找找到自己的位置,八千多個無頭蒼蠅在裏面亂拱的情況亂極了,而考場裏只有三十幾個監考的官員管理,弄了好半天,才理清次序,讓所有的考生找到自己的位置。

想到下午可能還要再來一遍,孫享福果斷去信給李世民,讓他多調一營士兵過來,加開幾倍的搜撿通道,並且,盡可能的多派一些監考官過來,雖然他知道朝廷現在很忙,由於編制太緊的原因,各個官員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但可以讓他們先幫忙把考試的事情忙完,晚上再回去加班幹自己的事情嘛!

書信發出去後,孫享福才有空巡視考場,看到許多考生抓耳撓腮的想答案,有些卻喜滋滋的不斷書寫,孫享福有不少欣慰,這就是他要的效果,而有些左顧右盼想要剽竊抄襲的人,最後無不是一臉懵逼的樣子,這就讓孫享福有些得意了。

想抄襲,基本沒門,別看左邊那人書寫的很快,人家考的是工科,第一道題,就是照著試卷上的文字,簡單的抄寫一段千字文,只要不抄錯,這一題就有滿分拿。

別看右邊那人不停的寫寫畫畫,人家考明算科的,有專門的草稿紙供其計算,你個考文科的,規規矩矩答自己的試卷吧,也就前面第一大題填空題,是好得分的題目,基本只要熟讀四書五經,看到了前後的提示,都知道中間一句說的是什麽。

從第二大題開始,就是默寫整段經典了,這可不是一般的難。

而第三題,則是作詩,平時有創作儲備的人,可以占點優勢,沒有的人,只怕這一題就有些難得分了。

第四題是作文題,寫景,寫人,寫事,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