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2/2頁)

不能往後面繼續想下去,因為更恐怖的點在糧食上,江南只需要兩季的余糧,就能輕易的供應近三十萬大軍,而江南,一年可產三季糧食,實際上,大唐現在的糧產,已經有能力長期供養三十萬職業軍人了。

而到了明年,安北大都護府地界的千萬畝良田也開始產出,隨著稻種的普及,各地的余糧都會呈爆發式增長,這些糧食,大唐的百姓壓根吃不完,難道都拿去喂豬?關鍵是,豬也有可能多到吃不完啊!

關中,洛陽等地的豬場,現在一年就能出欄幾十萬頭豬,望後兩三年,突破百萬頭不成問題,安北大都護府,每年都能往中原輸入上百萬頭牛羊,而且,數量會曾階梯式增加,漁場,好吧!那個數字,估計可以達到十幾位,再過個幾年,大唐的百姓即便每餐都吃一半的肉食,也未必消耗的了這麽多產出,因為,產出的增加比人口的增加要快,越往後,囤積的越多。

這就是地廣人稀,可分配資源太多,容易出現的現象,一塊可以供養十幾億人民的土地,只養一兩千萬人,只要這些人不是太傻太懶,都不可能窮。

這兩個特性,在漢民族百姓身上,都不存在,所以,一旦在生產能力方面開始快速進步之後,基礎的生活物資,根本不是困擾這個國家的因素,東西太多,才會是將來可能遇到的煩惱。

這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正明還請說說,咱們如何給百姓鋪路?”

孫享福沒多想,便指了指望江樓的頂棚道,“陛下,諸位同僚,你們可知道,當年我修建這望江樓的初衷?”

聞言,大多數席間之人用一種你小子還有臉說的眼神看向他,心裏的台詞恐怕就是‘還不是為了賺錢?’

然而,經歷過武德九年孫享福舌戰群臣的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卻是一臉正色,最後,由長孫無忌開口道,“正明可是為了賣出皇莊和各位股東田地裏的產出?”

孫享福點了點頭笑道,“正是,如果不是這望江樓,當年皇莊和各位股東田地裏的產出,就不能賣出這樣好的價錢,如今,咱們大唐各方面的產出眼看就要放大到咱們自己都消耗不完的程度了,是時候考慮布局,在大唐之外,為整個國家,制造更多個產品輸出端。”

‘產品輸出端’這個詞,根本不需要孫享福過多解釋,大家就都懂了。

不將工作做在前面,事到臨頭,就會有很多煩惱,只是這簡短的一番話,便叫諸位大唐的智者有很多想法,最先有想法的還是孫享福的太丈大人虞世南。

“老臣建議,派禮部左侍郎唐儉為使,出使西域各國,為正明說的這個‘產品輸出端’鋪路,為大唐百姓的未來,鋪路。”

老人家學詞還學的挺快,大家此刻,也都覺得這些詞用的恰當。

由於十部二把手的品級都得到了提升,原本的鴻臚寺卿唐儉也從四品升到了從三品,三品以上,都是大員,坐的靠皇帝自然近,聽到虞世南舉薦自己,唐儉感動萬分,孫享福之前不是說了麽,這可是撈取千秋之功的機會。

“臣也願往,請陛下許之……”

千秋之功,誰不想沾上一點?

不光是禮部,各個部門的高級官員,也都想加入進使團裏,即便是分潤不到多少功勞,但肯定能分潤不少利潤,他們看那個所謂的‘產品輸出端’,就像看到了望江樓在大唐有多賺錢一般。

“此事,明日上朝之後,咱們好好的拿出來議一議,具體怎麽做,還需要有周詳的計劃才行。”

李世民的酒意逐漸清醒了之後,覺得孫享福提的這個建議,可能還有另外一個作用,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那就是化解朝堂上因為改革帶來的一些矛盾。

可不是所有人一瞬間就能習慣現在這一套的,甚至,不習慣的人占了多數,不過,好在大唐現在處於快速上升期,隨著地盤越大,需要的官員就越多,跟著李世民混的前景比較好,即便是不習慣,他們也得忍著。

這種不習慣的別扭情緒需要得到一種釋放,將他們引到為大唐建立功勛的軌道上來,讓他們有奮鬥進取的目標,很重要。

強國之路,也像逆水行舟一樣,不進則退,想要進步,就要找到進步的路,沒有路,那就自己開辟路,漢朝開辟了絲綢之路,大唐,可以在漢朝的基礎上拓寬這條道路,甚至,比漢朝做的更進一步,以西域為轉折點,往更遙遠的地方探索。

或許目前的大唐,因為人口基數的原因,還無法徹底的統治歐亞大陸,但是,做不到武力統治,先實行經濟統治也是可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