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2/3頁)

提振內需,還會再增長一些,但是見效慢,沒個三五年,是不行的,因為只有先讓大唐的百姓富裕了,他們才願意消費,見效最快的,還是開拓外部市場。

雲南各部,吐蕃,就是兩個此前相對比較封閉的大市場,歷史上,在高宗時期,細奴邏建立南詔國的時候,雲南各地的人口加起來就超過了百萬,現在,至少也是有個八十萬往上的,這就差不多相當於一個薛延陀的商業市場了。

吐蕃有青壯騎兵二十多萬,總人口數差不多也是百萬上下,市場也不小,與這兩個地區展開貿易,不說多,一年給大唐創下個幾十萬貫的盈利是沒有問題的,關鍵的是,商貿能夠促進文化傳播,只有文化深入傳播過去了,大唐才有統治這些地方,永遠解決邊患的可能。

武力攻略是謀一時,文化攻略,是謀萬世,李世民是一點就透的人,很快的就知道了自己該怎麽做。

“朕到時會讓牛進達駐軍姚州,李績駐軍鄯州,吐谷渾和黨項各部如果有異動的話,就狠狠的打,反正,就算他們不動,朕收拾完高句麗,也會回過頭來收拾他們,至於吐蕃和雲南諸部,就以防守為主,朕稍後就下國書,邀請他們互市,加強貿易溝通。”

李世民的處置很妥當,只要他不讓孫享福再去貸款搞軍備,孫享福是沒有任何意見發表了,直到飯菜端上來,他把肚子吃到有點撐的時候,李世民才與大家聊到科舉的事情,這才又有了他發言的機會。

“你這題出的,出的……”

李世民手上正拿著一張孫享福出的考卷,指著考卷半天,也沒有想到一個貼切的形容詞來形容,蕭瑀只好哭笑不得的接過話道,“老夫初看時,覺得刁鉆,之後,覺得實際,再之後麽,覺得幼稚,最後考慮了實際情況之後,才覺得,應該,陛下,這試卷,就應該這麽出。”

“應該?”

李世民反復的咀嚼了這個詞的意思之後,眼睛大亮了起來,對,就是應該。

給進士科的考卷,基本和以往相當,解釋經義,作詩,作文,作策論,這方面是蕭瑀出的考題。

給明算科,則是只考標準答案,以及一些領悟能力,考卷上甚至有解題公式,你按照公式,套用在題目裏,就能很輕易解題,如果你不套用,自己算,估計算完幾張紙也難知道答案。

而給明法科的,基本都是判斷題,選擇題,以及問答題。

給工科的更奇葩,照圖畫圖,照字抄字,最後,甚至還有拼圖題,幾十塊大小不一拼圖紙,按照圖案,拼成整版,只是稍微的考一下智力和文學基礎。

至於,醫科,則是對病症,開藥方,以及看藥方,猜病症,和一些藥材藥性的問答題。

最神奇的是商科,裏面有一些腦筋急轉彎,以及數字陷阱,如果能夠全部發現,解答,那麽,這個人肯定是個八面玲瓏,且心思細膩的人。

然後,各科都有一道選答作文題,答,也可,不答也可。

作文的題目是《對家鄉的暢想》

考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道策論題,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道普通的作文題,寫文的方向不一樣,這個人的性格也就不一樣,當作策論來寫的人,更適合從政,或者做管理,當作普通記敘文或者說明文來寫的人,腦子裏基本沒有政治管理那根筋。

這題不記分,然而,答與不答,卻也有差異,你要是個文科生不答,顯然是說不過去,你要是個工科生,沒有能力答,卻又說的過去。你要是個商科生,最好沒有能力也要努力答,因為從答不答題這種小事,可以看出你今後做事,會不會留手尾。

不管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文科題,還是有標準答案的明算,明法等科目的題,都是按分數評定名次,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每個閱卷官都會評分,到時候會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平均分,最後,以總分記成績,一目了然。

打分並沒有什麽玄機,因為取不取中,也未必是完全按照分數來,文科生不答那道選答作文題,基本不會被選中,這就是既考水平,又考思想意志了。可做可不做的事情,選擇做了的人,基本性格是偏勤奮的。選擇不做的人,有可能是懶,有可能是沒有真才華,總之,在同樣的分數區間,就落了下乘。

這些,都是後世,人力招聘的一些小技巧,反正孫享福也是把科舉當成是一次招聘會來辦的,用上倒也無妨。

“陛下,臣建議,將所有顯示有管理才能的學子,弄到吏部開個短期培訓班,然後,放他們到渭南新城實習。”

“短期培訓班?怎麽操作?”

“呃,就是找一些有管理經驗的人,教他們如何管理工人。就好像望江樓的掌櫃,豆腐作坊的生產隊長,凡是有管理大量工人經驗的人,都可以邀請過來,給這些學子們講講管人的經驗,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管人的經驗,不用等他們成為官員之後,再去吏部學習施政的經驗,這樣,即便最終好多人不能成為官員,但是也可以成為一些工廠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