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人才缺乏(第2/2頁)

而且,一旦大雪封路,幾十萬人的吃喝拉撒,也不是那麽好供應的,因為渭南縣地界今年沒有任何產出,什麽東西,都要從外面往這裏運。

“明年陛下東征高句麗是勢在必行的,所以,渭南只要涉及到軍備的產業,都不能停工,其中以冶煉廠,木料廠,皮革廠為最,得想辦法,讓工人們克服困難,繼續開工。”

“都督放心,即便是天上下刀子,這幾個廠的建設也絕不會停工,春節之前,一定能全部投產。”

馬周知道東征高句麗的重要性,一旦李世民也在高句麗吃了敗仗,那麽,他之前好不容易累積下來的一些名望,就全部報廢了,大家會認為,他跟楊廣是一路貨色,所以,一直沒有在工地上使用高壓政策的他,也做好了使用高壓政策的心理準備。

“咱們要從各方面,盡可能的幫工人們解決生產困難的問題,我會去信幸福村,讓他們加緊發一批手套,襪子,給制衣工人們去做,之後讓工人們都戴上手套穿上棉襪工作,情況就會好的多。另外,吃食和住宿方面,也要加強,多花點錢不怕,一定不能讓工人們有凍死凍傷的情況出現,再就是,去留自由,真心想留下來賺這份辛苦錢的人,才讓他們留下來……”

孫享福接連說出了自己臨時想到的幾個方案之後,又覺得,大家能不能迎難而上,主要應該在精神上面給予鼓勵。

後世建國初期,多少大事情不都是在艱苦的條件下完成的麽,靠的是什麽?我黨的思想教育啊!那麽,自己也該想想辦法,在精神上給予工人們一些鼓勵。

在李世民視察渭南工地的時候,弄個文藝慰問演出,給大家鼓鼓勁,似乎就不錯辦法。

有了這個想法,孫享福便跟馬周商量安排了起來,反正冶煉廠空曠的大房子多,在其中一間搭上一個台子,就能供過萬人同時觀看,至於節目,當然不需要什麽靡靡之音了,那些東西,大字不識的工人也聽不懂,直接上白話民歌就好,回府的路上,孫享福就想到了好多首適合給工人們唱的歌。

姚紅秀,李香蝶,甚至在洛陽望江樓分店的好多樂師和歌唱演員,都會被孫享福一封信召集到了望江樓的演員培訓中心來,將自己的一些改良版歌曲放在這裏之後,一台以歌頌工人,給工人鼓勁為主題的演出,就會在這裏組織排練。

以孫享福如今的地位,已經不需要親自去指導這些玩意,屬下的人,對各方面都已經能很自如的掌握,他只需要說一下自己想要的效果就行。

次日一早,孫享福早早的就來到了蕭瑀的府上,今天,是李世民回長安的日子,按照路程算,正午的時候,車駕應該就會到長安城明德門。

“蕭相,不是這次科舉,下官還不知道咱們大唐的讀書人有這麽多,他們可是召集了過千人,一大早,就在城門邊守著了,看來,您今天得多喝點潤喉茶呀!”

“呵呵,看你還有心情打趣老夫,就說明情況沒有那麽糟糕,昨天去渭南看的怎麽樣了?”蕭瑀一副輕松自如的表情道。

看來,他已經把孫享福給他的辯詞稿子全部吃透了,對於可能出現的情況,有把握應對了。

孫享福如實答道,“問題很多,不過好在還有解決的余地。”

“能解決就好,迎完陛下,科舉也就要正式開考了,這考場,咱們也得布置一下了。”

朝廷公布的開考時間是十月十八,今天已經十月十二了,剩余的時間只有五天了,倒是必須馬上安排。

“截至目前為止,報考人數幾何?”

“三千二百余,但是,真正參考的人數,老夫也拿不準。”

“才三千多人?”顯然,這個人數有點少,要知道,孫享福可是擴大了參考範圍了,工人,醫師,商人三個階級,都是孫享福新加進去的,按說,這三個行業,應該也有不少人來參考的。

“已經不少了,要是那些鬧事的學子真的不去參考,只怕實際參考的人數只有一半。”

蕭瑀這是在把今年的數據跟以往對比,而孫享福,則是在把這個數據,跟實際需求在對比,得到的結果當然不同,別說北地至少有幾百個官員的缺口,光是一個渭南新城的缺口,也是數百人。三千多人參考的話,只怕得取中一大半以上,才能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