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2/3頁)

在古代,基本不存在個體小老百姓對抗朝廷的事情,朝廷說怎麽拆,怎麽建都行,但是把工作做在前面,就能避免很大的浪費。

而且,目前只有孫享福敢大膽的預測這座城市的未來發展走向,別的人,是不可能想到區區一縣之地,會在短短一兩年內聚集到百萬人口的。

“難怪你敢在渭南新城投入那麽多錢的,那邊的地價要是如長安城內一般,你投入的錢可就會翻倍的賺回來了。”

“呵呵,投資當然要有回報才好,可不是我一個人會賺,所有跟進投資的人都會賺,您不也投了不少麽。所以,咱們鼓勵消費的時候,也要鼓勵投資,讓所有的人,在發展的過程中都享受到福利,才不會有人反對朝廷的政策,才不會有人老想著造反搞事情。”

孫享福只是隨意的說笑著,長孫無忌的感觸卻是很深,孫享福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在世家子把持的朝堂中,推進的各項改革。

而他,只是跟在孫享福後面,看到了成果,自從新農村建設開始推行之後,百姓們對於朝廷的認可度,就有了大大的提升。

要知道,李唐建國才十余年,甚至好多地區,受李唐統治的時間還不到十年,當代的青壯群體,或者大部分家庭的當家主事之人,都是隋朝的時候出生長大的,在朝代更替頻繁的時代,他們對國家的歸屬感壓根就沒有,這個時候讓百姓們對一個國家產生向心力,是非常重要的,而現在,這種向心力在不斷增加,證明大家越來越認可李唐的統治了,當所有人眾志成城的時候,一個國家就不會那麽快速的走向滅亡了。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想必犬子也是在定襄受到了正明的教導,才能長進的如此之快,陛下可是在老夫這裏狠狠的誇獎了他一通。如今,太子也留在善陽學政,正明今後可一定要悉心教導啊!”

聞言,孫幸福客氣地回道,“一定,一定。”

長孫無忌故意提到李承乾,是一種表示親近的意思,作為李承乾的老師,哪怕是音樂和政治老師,在這個時代,他也被看成了與李承乾榮辱一體的人,因為這個時期的師徒名分,是僅次於父子名分的,講究的是天地君親師的排位。

而他們這一系的人,在大的方向上,自然是以扶持李承乾上位為終極目標,小的方向上嘛!當然也是要謀些利益的。

果然,長孫無忌說完這些話之後,還有下文,請孫享福滿飲了一杯之後,長孫無忌又道,“老夫此前與洛陽幾位同鄉飲宴,席間曾聽他們提到,洛陽有民五十余萬戶,男女青壯人口近百萬,原本的日子,相比關中雖然差些,也還算過的去,現在嘛!已經相差甚遠,就是比種大豆的揚州,也稍有不如,不知道,正明可有對洛陽的發展建議?”

作為一個利益集團的頭領人物,只有不斷為這個利益集團爭取利益,才能得到大家的擁戴,此前,長孫無忌幫助洛陽的那些世家代表爭取到了望江樓洛陽分店的一些股份,現在,又想要帶領他們,趕上這趟發展的大車了。

對於百姓有幫助的事情,孫享福一般都不會拒絕,事實上,他一早就料到了長孫無忌會來找自己,此前他不還跟蕭瑀說過了麽,洛陽的新政推行,只怕會由長孫無忌兼顧,所以,他肚子裏早就有了腹稿。

故意作思考狀想了一下後,孫享福笑道,“洛陽有運河之便,是整個國家的交通樞紐,只要新政得以落實,解放百姓出入自由的權力,他們就能做南下北上的運輸生意,光憑這一點,便可使當地的經濟再上一個新的台階。而且,剛才您不是說了麽,洛陽有人口,人口就是一個大優勢,咱們長安今後生產的貨物,可是要靠大量商人,將其銷售往全國各地的,組建下線的轉運的商隊,就有大利可圖,另外,在販賣商品的同時,將各地的一些特產資源集中收購起來,再帶回洛陽,做一些特色產業,或向外出口……”

經濟發展,流通最為重要,等未來長安的產能上去了之後,如何使其產出的商品更好的流通起來,就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了。

關中的人口雖然有幾百萬,但畢竟只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產業想要做大,那麽市場就必須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洛陽有一些長安沒有的先天優勢,那就是做內需,他的地理位置是大運河通濟渠和廣濟渠的轉折點,貨物從這裏運去河北,山東,或者下江南,都非常方便。

貨物進出方便了,生意自然就好做,包括孫享福自己,也在跟長孫無忌的聊天之中,想把一些內銷產業放到洛陽去,因為在洛陽不僅能夠快速的把貨物散到全國去,還能夠快速的得到產自全國的各種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