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2/2頁)

據說長安那邊現在有好多一年就能出欄過萬頭的豬場,那裏的豬長的很快,豬舍也幹凈,關鍵是殺出來的豬肉,不像南詔人養的那麽大騷味,張誠很想讓人去學習,然後將技術引進過來,教這裏的人養豬,反正王浩目前只是想幫舍龍發展蒙舍詔,在他們的主要產業上幫助他們升級,會讓他們的發展進步很大。

不一會,張誠就召喚了自己的屬下分配任務,誰知道,他又從屬下哪裏得到了新的情報。

巴塔部的人確實開始建城了,雖然城墻不算高大,但建築的城池,完全是漢人城池風格,據說這座城將取名廣治城,而這還只是他們建立的第一座城池,稍後,他們將恢復整個漢朝時期日南郡的建制,也就是說,他們要將這裏歸入大唐,成為一個郡。

這是一個重要消息,張誠馬上將其匯報給了王浩,讓他終於在王浩一向古井不波的臉上看到了一絲興奮。

“日南郡舊地現在屬於林邑國,看來孫正明一早就對南方之地有想法了,去告知舍龍,稍後我要見他。”

王浩下達命令之後,便快速的在自己的桌案上做起了計劃,他的料想其實出現了偏差,孫享福連北方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哪裏顧的上南方,巴木一系列的舉措,都是馮盎在得知了這邊的情形之後,推動進行的。

熟讀歷史的馮盎知道,這裏在漢朝時期就是一塊是非之地,時叛時降,而且,這裏受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用的文字,也是南印度文字,雖然武德六年林邑國王範梵志遣使朝貢過大唐,但此後,卻是跟南印度,吐蕃,交往密切,其國內也並不推行中原文化,久而久之,必成禍患。

在馮盎看來,居安要思危,嶺南現在日漸富裕,就更別要防備別人打這裏的主意了,早日將漢文化推進到周邊,後面就會少很多麻煩。

孫享福在北方都在不斷的向外拓展,他在南方怎麽能閑著呢!等巴木這樣完全由他扶植起來的勢力將林邑國推翻之後,整個南方沿海,便都在他的管轄之下了,平白為大唐擴土數千裏不說,還能壟斷整個南亞的海上貿易。

他這個計劃,卻是讓王浩加快了自己的計劃節奏,整個南詔之地,開始籠罩起戰爭的陰雲。

在長安的孫享福,根本不知道南方的情況,他只是通過定期與馮盎和趙龍的通信,知道一些嶺南的基本情況。

得到了周純屬下幾個建築方面的人才的支持,新廣州城已經開始建設了,為此,馮盎征調了百越各部十幾萬青壯,同時,還有他的水軍在東南亞沿海,以及東邊沿海抓來的數萬奴隸,總施工人數超過二十萬。

而馮盎的本部人馬,卻依舊以糧食,糖,生鮮瓜果,海魚,海上貿易等幾個項目,和軍隊建設為主,這些項目發展起來之後,馮盎對於百越各族的震懾力度更強了,而且,各部的青壯,都在不斷的脫離自己的部落,流入到馮盎手下。

這種情況讓百越各族的首領,對於自己部落內的子民逐漸失去了控制,歸化一統,已經成為了百越各族的大趨勢,當然,過程還會有很多小坎坷,馮盎已經隨時準備對最後的那些死硬份子揮起屠刀了,因為,經過一輪軍事裝備大換裝之後,他已經有了絕對的軍事實力。

所有人都在照著自己的計劃幹著事情,長安的那些世家子也是如此,無影兒屬下的人馬在三天之後,終於探查到了盧文淵幾家在礦場方面的一些情報,結合王家和崔家給孫享福提供的一些情報之後,孫享福已經能夠很明確的知道,這幾家暗地裏控制的礦場的數量和位置了。

將這些情報整理成冊之後,孫享福就轉交給了侯君集,相信以他的軍事才能,用十萬大軍,對付分散在各地,幾百千把人的山賊土匪小股勢力,應該不在話下。

接受了孫享福的一些建議之後,侯君集很快就出兵了,他只是去了一封密信給各地帶兵來長安集訓的將領,那些府兵便被直接調派到了偵查到的地點,形成了包圍圈,相信,用不了幾天,就會有捷報傳來。

而這時,李世民回長安的隊伍已經過了黃河,沒幾天就能回到長安了,然而,長安城內卻突然出現了一絲異樣。

“都督,長安城內有新情況,讀書人聚會的規模越來越大,似乎開始抨擊新的科舉制度了。”無影兒進了孫享福的書房,稟報道。

情報組擴充了之後,不僅會隨時接受孫享福指定的偵查任務,還會將一些市面上一些異常情況及時匯報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