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2/2頁)

“考卷方面的事情,蕭相無需擔憂,試卷再多,能多的過報紙?有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在,多少的試卷,孫都督都能提供,只是閱卷方面,只怕真要勞您受累了,參與閱卷的官員多了,就會不好管理,只怕到時候會有些人故意打壓寒門,提拔自己人。”馬周繼續接了蕭瑀的話道。

世家子在朝廷的官員數量,就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即便是你的制作設置的再完美,他們也可以通過手上的權利,給你破壞掉,一旦閱卷官裏面有幾個五姓七家的人,那麽,出自他們幾家的考生,就會全部獲得通過,而那些寒門子弟,估計連成為實習生的資格都沒有。

對於這方面,孫享福自然也是早有應對之策,道,“這個其實也不難,到時候只要采取糊名制度,閱卷之人,便無從分辨了。而且,咱們考卷,在很多科目裏,都是按照標準答案批改打分,策論或者解答題,采用平均分,即,每個閱卷人,都打一個分,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剩余的分數,按平均值計算,考的好不好,按分數算,誰能不能通過,看分數就一目了然了。”

聞言,蕭瑀一愣道,“糊名制度?也就是說,閱卷人,不知道考卷是那個考生的?”

孫享福笑著點頭道,“正是。”

馬周再度鼓掌贊道,“妙也,如此的話,就更加體現了我朝科考唯才是舉的目的。”

蕭瑀秒懂,也是點頭道,“如此,倒是更加公平了,正明且看看,制度上還有什麽其它需要改進的地方。”

聞言,孫享福繼續往下看去,才看到第二條,便再度搖頭道,“蕭相,只怕您此前做的計劃,得全部推倒重來了。”

“為何?”

孫享福指著第二條道,“您這考試的內容就有問題,雖然將考試科目分成了五十多種,但其實,除了明算,明法有一定的專業性之外,其余是所有項科目,都是文學方面的。

朝廷此次科舉,可不是只招文學老師,而是招各方面能夠為朝廷所用的人才,所以,諸如詩詞,經義,文章,墨義等等等的,全部定為一科就好,測驗他們的文字表述能力過關就行。

其余的,明算,可以定為一科。

明法,可以定為一科。

甚至像醫科,工科,商科,都可以拿出來考試,獨立定為一科。

因為,如果一個人,在這些專業方面達到一定的水平,其實,已經可以成為朝廷的官員了。

比如明算科,只需要掌握基礎的文字知識,有出色的計算能力,在中樞就可以進到戶部,兵部等部門任職,在地方,就可以擔任各部功曹之類的職務,因為這些官員,其實都是幹計算,收賬,出納等等活計的,會計算,寫報告,就足夠了。

而明法科比較強的考生,就可以去刑部,大理寺,禦史台的檢察院任職。

醫科,工科,商科,也都可以在各自的領域為國家起到作用,比如,賓王主持的渭南新城,就大量的缺乏擅長這三科的人才……”

孫享福越往後面說,蕭瑀和馬周點頭的次數就越快,主掌朝政和具體事務的他們,可比孫享福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麽樣的屬下,還真的是如同孫享福所說,蕭瑀這邊,算賬的,懂法的,就已經缺一大撥了。

至於馬周這邊,工,商,醫,方面的人才,那是缺的嗷嗷嗷叫,外行硬著頭皮去管理不懂的事情,效率和效果肯定沒有內行來管理好。

然而,當孫享福把自己的全盤計劃都說出來的時候,蕭瑀卻是變的沉默了,一雙有些昏黃的眼珠盯著孫享福看了好久之後才道,“此次科舉,可以按照正明的想法來實行,然而,這些想法卻不能與你有任何關系,全部都是老夫設計,一力推行的,你可明白?”

聞言,孫享福卻是愣住了,難道蕭瑀也是一個和尉遲恭一樣,愛搶別人版權創意的死臉皮?

然後,在旁邊一直聽的津津有味的馬周,卻是一臉正色的思索了幾秒之後,鄭重其事的拱手彎腰向蕭瑀行了一禮道,“蕭相高義。”

看到馬周這樣的姿態,孫享福突然明白了什麽,趕緊拱手,端端正正的給蕭瑀行了一個九十度鞠躬禮。

為了大唐,這位老人家又打算付出一次了,改革,從來就不缺好方法,然而,大多數好方法,卻未必能在改革中實行,因為,這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

孫享福將前隋形成的科舉制度改的面目全非,就會深深的觸動世家的利益,即便是準備進入蟄伏期的他們,也未必能允許,因為,長遠看來,這會動搖他們的根本。

而蕭瑀,選擇了挺身而出,背下這個觸怒所有世家的鍋,這樣的鍋可不是那麽好背的,至少,他這個宰相的位置,是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