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2/2頁)

以往的世家,是對內擴張,所以,往往是處在剝削百姓和國家的利益的狀態下,孫享福把他們引到對外擴張的軌道上來,那麽他們獲取的利益,與朝廷的利益,其實就是一致的,他們賺取的更多,朝廷的稅收也就更多,而且實際控制範圍和戰略縱深還能向外推進幾千裏,何樂而不為呢!

大方向上基本談定之後,孫享福立即回到府中將情況匯報給了李世民。

有了這一輪談判,北地四大郡級城池建設發展的基礎底子就打下來了,新政全面推行也沒有了阻力,做完最後的這些工作,孫享福這個安北大都督就不用一直被束縛在北地了,相比於解決大唐關內一兩千萬漢民百姓的民生發展問題,解決一百多萬北地百姓的發展問題,其實算不得大事。

“幾大家將田地置換到關外,固然是朝廷所願,不過,依照你的策略,他們勢必要將大量原本在關內幫他們種地的農奴佃戶也帶到關外來發展,關內各地驟然間空出數上千萬畝良田,難道朕都讓其閑置起來?”

李世民聽完了孫享福匯報,點出了後續問題道。

聞言,孫享福卻是笑著答道,“陛下,您難道忘了,臣之前所說的產業調整麽?

像今年,關中和北地,大量的種植出了棉花,那些原本種桑麻,養蠶,做傳統布料的百姓,收益就必然就會受到沖擊,陛下正好可以借此機會,調整一下他們的產業,將一些田地分給他們其中一些受到沖擊,盈利能力低下的人,用以轉型。

而且,還可以將一些明顯落後的產業,也借機淘汰掉。

比如,蜀中的造紙業,就應該淘汰掉了,咱們置換過來的田地,正好可以分配給這些因為新興產業崛起,而即將失業的人們。

這樣,咱們渭南工業區的造紙作坊,就能大量的生產白紙上市,只要這些更加廉價,精美的紙張在全國鋪開銷售,就能降低讀書和教育方面的成本。”

孫享福只是隨便指出了一兩點,就叫李世民茅塞頓開,連連點頭。

很早以前,幸福村的作坊就研究出了新的造紙技術,但因為怕沖擊市場,讓那些原本做這個產業的人失去飯碗,才押在手上,沒有大面積鋪開,現在,卻是條件成熟了。

而且,不僅僅是可以在這些落後的產業上面調整,原本那些田地貧瘠,產出不多的地方的百姓,也可以納入調整範圍,用產出較多的上好的良田,換他們山溝溝裏那些產出不多的貧瘠之地,只要不是傻子,誰都願意換。

這樣一調整,就能讓大唐的整體產出再上一個台階,想到了這一點,房玄齡出言奏道,“陛下,孫都督此言有理,咱們大唐內部,還有很多居住在窮山惡水之地的百姓,正好可以借此次機會,將他們遷居到土地肥沃的富庶之地,這樣一來,不僅便於管理,還能讓所有人的產出都增多,實現富民富國。”

孫享福在房玄齡之後,又再度跟進奏道,“房相所言甚是,不如,稍後,讓各州縣,將轄區內貧困鄉村統計一下,上報朝廷,朝廷再根據幾大家上報過來的田地數量和位置,就近分派遷居,像關中之地,這次可能會置換出百萬畝良田,正好可以將蜀中,荊襄,潭州之地,以耕種為生的少數民族都遷出來……”

房玄齡和孫享福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對於下一步該怎麽做,李世民便有了個方向。

而正當他們談的興起的時候,書房外值守的王得用卻是急匆匆的沖了進來。

“陛下,高句麗十萬大軍,突然向河北道進發。”

王得用一邊著急的說著,一邊將一個密衛傳過來的小紙條展開遞給了李世民。

聞言,孫享福和房玄齡心裏一咯噔,相互對視了一眼。

“傳李靖與諸衛大將前來議事。”

李世民的好心情瞬間被這則消息給毀了,而孫享福,似乎是料到了高句麗為什麽會在這個節點跳出來作死,道,“陛下,這只怕是那王浩的手段吧!”

聞言,李世民便將手中的紙條交給孫享福看。

果然,此前被趙龍生擒,後來孫享福放掉的淵蓋蘇文,在一個半月前發動了兵變,高句麗榮留王被其斬殺,軍政大權盡歸淵蓋蘇文之手,比歷史上,卻是提前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