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2/2頁)

拜謝過李世民之後,孫享福馬上給王旭下了帖子,不多時,兩人就在桑拿館的包間裏聊上了。

“王公子的厚禮可真是厚,厚的讓本督都無法拒絕了。”

“正明兄說笑了,難道,皇帝看到了那封信,會不封賞你嗎?”

兩人心領神會的對視了一眼,便不就這個問題糾結,而是談起了正事。

“你王家在關中有數十萬畝地,真的舍得全部置換?”

“當然,那些田地需打理起來,需要大量的人力,產出,卻未必及的上關外這些田地,我王家將田地置換過來,只賺不賠,為何不換?”

關中的田地在孫享福的努力下,差不多可以實現一年兩季種植,呃單論一季的產量,是不如關外這些田地的,如果能得到關外一倍數量的田地,那麽,產出來說,就比原先大的多。

另外,由於在關外只種一季,那麽,他們在人力上面的投入,就能減少一半,畢竟,在關中種植兩季作物,差不多要農夫用一整年不斷的勞作,而等雇工制度實行了以後,王家卻是可以靈活的操作。

族老會的人恐怕已經幫打算好了,將自家的農奴全部轉換成為雇工之後,每年只需要他們在農忙的時間為王家勞作半年,另外的半年,王家不會白養著他們,放他們自己出去找工作,王家適當的收取他們一些買斷這半年工期的費用就好。

如此一來,他們給皇帝建行宮的那點錢,真算不得什麽,十幾萬貫而已,他們上百萬畝田地,一年贈產出來的價值,就不止這些了。

孫享福想透了這些點,笑道,“呵呵,你們王家倒是好算計,如此一來的話,便宜豈不是都讓你們王家占去了?”

“可不能這樣說,合作則兩利的事情。關中的田地對皇帝來說有用,一旦我王家給朝廷做出了表率,引得其它幾家也跟著動起來的話,那麽朝廷這次至少可以在關中回收數百萬畝良田,族老們知道皇帝和你的心思,想把這些少數民族吸納同化,那麽,你們還有什麽辦法,比把他們遷到擁有數百萬漢民百姓的關中好呢?”

聞言,孫享福也不得不佩服王氏的那些族老,他們真是把自己和李世民的心思摸的透透的,朝廷用關外的這些荒地把王家的良田置換到手上之後,就需要大量的人來耕種,畢竟,王家在關中掌握的田地,都是上好的熟田,退耕可惜了。

而用什麽人來耕種這些土地呢?最好莫過於少數民族了。大唐可不止有不太懂得耕種的遊牧民族,還有很多原本就世代耕種的少數民族。

像楚地,就有土家,苗族,五溪蠻等,蜀中,以及西北邊疆的黨項,羌族,還有大唐新納入版圖的,玉門關往西數千裏之地,也有不少少數民族和部落是以耕種為主,逐漸的將他們遷到繁華的漢人居住區,同化他們,似乎是個很不錯的選擇,王家的族老,已經替他們想到了這一點。

“這置換田地的策略確實很靠譜,但能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卻還只是你們族老會的估計。這麽的吧!如果真的如同你們預料的一樣,其它幾家也跟風找朝廷置換土地的話,只要你們王家能夠在雇工協議上,給那些農奴一些優待,這事,就算成了。如果只是你們一家動了,其它幾家卻沒有動作,那麽,我需要你們王氏族老會的智者,幫忙出謀劃策,讓其它幾家也同意跟朝廷置換土地。把這件事情辦成了,你們王家在關內的田地,將可以換到定襄城周邊的土地,意思你懂的。”

孫享福說完,王旭的眼神立馬一亮,他知道,北地下一步的計劃,就是發展定襄城,而且,三年以後,那一場全世界性的運動大會,將在定襄城召開,屆時,定襄那邊的行情,只怕比善陽還火熱,能把土地置換到定襄城周邊,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如此,明日我便開始找人運作幫皇帝修建行宮的事情,至於置換田地的事情,正明兄認為什麽時候公布合適,什麽時候交割,我王家都沒問題。”

“那便在行宮開始修建之後,再對外公布吧,反正也得等你們把關內的田地收割之後,才能辦理實際交割,你們盡快將能夠置換的田畝數統計一下,這次置換,除了關中的田地,洛陽,荊襄,甚至是蜀中和江南的田地,也都可以報過來置換,本督特許你最高置換五百萬畝。”

孫享福知道王家在全國各地至少有十幾萬傾田地,以這個時代一傾大約五十畝來算,也就是說,王家,有至少七八百萬畝地,孫享福一次過允許他置換五百萬畝,差不多就是讓王家把一大部分的田地都置換到北方關外來了。

尤其是孫享福剛才還提到了‘江南’兩個字,這就由不得王旭不動心了,王浩雖然被王睿剝奪了家族內的權利力,卻仍然有王氏嫡子的身份在,如果將他的整個根基之地都剝奪,那麽,他就連東山再起的機會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