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2/3頁)

這些方面,孫享福全部給褚遂良講了一遍之後,他才深以為然,當然,它最關鍵的作用,還是保障了底層百姓的權益,這個就業保障辦事處,不僅是一個收稅的機構,還是一個解決勞動糾紛的機構,雇傭,或者被雇傭的一方,有什麽權益受到了侵害,產生了什麽糾紛,都可以來這裏告狀,這裏會負責審理,調查,和處理,有它在,就能保障整個勞動體系的運轉。

孫享福意外的在辦事處的衙房外看到了微服而來的李世民和房玄齡。

於是,他把剛才對褚遂良講的話,又跟他們兩人再講了一遍,聽完之後,李世民和房玄齡都覺得,這個制度,將來必須要在整個大唐推行,因為,它確實能很好促進地方管理,還能強化稅收。

要知道,在古代,收稅可是個非常龐大,且不好幹的業務,以前,農稅一直是大頭,因為田地在哪裏,人就要在哪裏種,那麽,你的稅收就逃不掉了,這種逃不掉的稅,最好收,官府當然是緊著這裏收。

其余的,如工商稅,都不是很好收,工人去幫人做工,薪資幾何,根本不會報給朝廷,朝廷也不會知道一個工戶一年幹了多少天活,收入了多少,稅收的標準,就無從談起,一般都是每年征調他們去幫朝廷幹點活,就抵稅了。

而這種簽訂勞動協議,根據協議薪酬,自行報稅的方式,就很能解決工人稅收的問題,這樣,朝廷在實施公民制度後,諸公對於稅收方面的擔憂,就解除了。因為,從關中的情況來看,有很多貧困地區的老百姓,都選擇棄農從工了,這是農稅降低的主要原因。

而他們棄農從工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所種的田地裏產出不多,不能幫他們實現富裕,反而去幫人家做工,卻能拿到不錯的報酬,比如在渭南新城的那三十多萬勞工,原先可都是關中最貧困村落的人,在原本的田地裏,往死裏種,也就最多混個不被餓死,現在去工地上去做建築工,每個月,管吃管住,還能拿一貫錢,這樣,誰還想回去種地?

這就是公民制度實行的另一大好處了,他會讓老百姓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就業,不會像以前一樣,把大家框死在一塊土地上種地,有些土地確實很貧瘠的地方,你再怎麽種,產出都不會大,這就會讓這個地方的百姓窮了一代又一代。

這種現象,在大唐全國各地都大量存在,在一個連田地裏種什麽,都是由官府說了算的時代,百姓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

現在,如果關中也像善陽這樣實行這一套稅收政策的話,朝廷在農稅方面損失的,在工稅這邊就可以補回來了。

看到了一個非常完美的解決稅收問題的辦法,讓李世民險些都忘了自己找孫享福要說的事情了,等許敬宗來衙門找孫享福匯報工作的時候,李世民才想起問孫享福,他此前所說的全軍大比的開幕式,是個什麽章程。

“陛下,臣準備將許刺史去泰安城的人馬延遲到十天後再出發,因為西域的胡商團隊,和高昌王子麴智盛,都想和他同行,咱們正好借機邀請他們觀看開幕式,以及大比前幾天的比賽,讓他們把三年後,定襄將舉行天下第一運動大會的一些消息傳到西域去,讓西域諸國的王宮貴族,也對這個比賽升起興趣,帶人來參賽,只有讓更多的人願意來咱們大唐,咱們大唐的經濟,才會更加繁榮。”

聞言,李世民覺得靠譜,然後道,“既然將他們多留了幾天,也不能讓他們白白的遭受損失,比賽期間,多讓人送一些你們北地特產的瓜果小食給他們,朕可是知道,你們北地新田裏種出來的瓜果,比關中熟田的收成還好。”

說到這個,孫享福就聽出了李世民語氣中酸酸的味道了。吃醋也沒有辦法啊!河套地區土地肥沃,腐殖層深厚,可不是關中那些被耕種了千年的土地能比的了的,這可不是他在種植技術上藏了什麽私。

進入八月上旬,瓜果類的農作物開始成熟收割,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鮮瓜果被農夫們拉到城裏的商鋪售賣,李世民來衙門之前,就沿街買了幾塊來吃,由於這裏的晝夜溫差大,瓜果普遍比關中種出來的還甜,幸好這邊的瓜果成熟的晚,此時,關中的瓜果已經吃過了季節。不然,李世民都擔心關中的瓜果會被北地的瓜果沖擊到滯銷。

比較讓他惱火的還有棉花的產量,北地的棉花物長的都像棵小樹一樣大,棉桃明顯比關中的棉花物上多好多,這同樣是棉花,怎麽會有這麽大的差距呢?

孫享福覺得自己必須得就此事作出一番解釋,不然,真被誤會了就不好了,道,“陛下,現在您看到土地貧瘠和土地肥沃的差距了吧!依臣看來,關中的土地,應該更大規模的退耕休養,給咱們的後世子孫,留下更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