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2/3頁)

建國初,太祖發動大家搞集體,整大鍋飯,情況比民國的時候好一點,但,搞集體,只是把大家創造出來的財富給國家了,國家成了所有人的地主。

這種方式確實讓國家累積到了一定的資本,完成了一些重要目標,功在千秋,但,普通百姓依舊看不到什麽希望,因為,就算你把集體的地種的再好,也不過是吃頓稍微飽些的飯而已,不能實現富裕,這樣,久了之後,大家的惰性也就出來了。

開放以後,終於逐漸了實現了分田到戶,這個時候,才是農業產出大爆發的時候,幸福村用短短一年的時間,經歷過了這三個階段。

關中,也在孫享福的推動下,在兩年多以後,實現了一步到位,只要再經過一些努力,讓全國所有的百姓成為自耕農,那麽,大唐的經濟實力翻個十倍二十倍,人均水平超越後世的宋朝明朝,是輕輕松松的事情,因為現在人口少,國家大,人均可分配資源太多了。

當然,一個國家變好,不會簡簡單單的因為施政者有個好的想法就能成功,你在盡力的把它變的圓滿的時候,也有人在盡力的破壞它,人心是貪婪的,不知足的,即便是在後世,能夠稍微做到約束人心欲望的,也只有律法,那時的發達國家有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律法健全,法律越是完善的國家,往往經濟越是發達。

李世民是有這樣的政治認知的,所以,李唐建國之後,第一時間興教育,修律法。

然而,在孫享福看來,這個推進的節奏還是太慢,已經跟不上大唐的快速發展了,所以,他用一些很淺顯的道理,點出了問題,提出了一個改革的方向,具體怎麽弄,當然還是和以前一樣,讓李世民自己去找大臣開會商量,考證可行性。

大唐不缺智者,房玄齡和魏征都是,他們沉思了片刻之後,都有了自己的領悟,不過那些東西說起來可能是長篇大論,在街頭講,不合時宜,是以,只是點頭贊同了孫享福的說法,覺得這是個可以深入探討研究的問題。

然後,四人繼續逛街,李世民很細致的查看了商鋪沿街擺賣的一些商品的價格,發現,比長安的市價低了許多,便向孫享福問道,“你善陽的商品價格,為何遠低於長安?如此,今年西域胡商在長安的交易量,只怕會大不如前了。”

聞言,魏征卻是接話道,“陛下您怕是不知道,這還是因為這兩日西域胡商和朝臣們大量采購貨物,將市價擡高了一兩成的原因,平時的時候,善陽的貨物,價格只怕比現在更低。”

孫享福點了點頭答道,“魏大人說的對,平時的時候,善陽的貨物價格,確實比現在還要更低一些,原因無它,因為我們產出多,這種低價,成就了我們善陽的競爭力,卻對關中或者其它地區的經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可在臣看來,這種沖擊,是良性的,對國家有好處。拿咱們善陽產出最多的牛羊來說吧!自去年秋冬實行大面積發酵飼料圈養以後,到今年六月,出欄的牛羊超過了百萬頭,新的養殖法,大量避免了冬季牛羊被凍死,放牧時因為疫病,走失,被野獸獵食等情況出現,產出比以往牧民零散自由放養高出了五成以上,以後,規模會更大,產出還會更多,這就導致了我善陽的牛羊肉,以及皮貨價格一路走低。這也是為什麽陛下只需要花三文錢,就能在善陽街頭買到一串加了少許孜然粉的烤羊肉串的原因,因為咱們善陽的羊肉,現在十五文就可以買到一斤,比長安便宜了一半左右。入秋以後,善陽會有超過百萬頭牛羊運往關內,沖擊關內的肉菜市場,讓所有人吃肉食的價格,都降低不少,三到五年之後,差不多可以讓整個大唐的百姓,逢年過節辦喜事的時候,都能夠吃的起一頓肉食,這是惠及全民的好事。”

“你的意思就是說,產出多了,大家在享用這些東西的時候,價格就低廉了,就像你此前種出來的香料一樣,只要今年北地的香料大豐收,只怕明年,關中普通的百姓也能吃上香料了吧!”李世民明白了孫享福的意思道。

“嗯,這是必然的,如果不能讓百姓輕易的解決衣食溫飽問題,一個國家,何談富強。咱們北地,只是在這方面做出了少許貢獻而已,要是關中渭南新城工業區全面的運轉起來,它將會解決更多這方面的問題,讓百姓的生活成本不斷降低,讓家家都能用上高效實用的工具,穿上舒適保暖的衣服,等等等等,到了那個時候,咱們大唐,才走上了富強的道路。”

孫享福的道理說的淺顯易懂,幾人只需要稍微想象一下那個畫面,便覺得心潮澎湃,不過,很快,李世民又反應了過來,開口道,“渭南新城完全投入使用,那是兩三年以後的事情,眼下,你讓善陽的商賈都賺飽了,讓關中的商賈都餓死了,這似乎不是平衡利益的治國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