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2/3頁)

其枝葉在北地的陽光照射下,尤其顯眼,乃城中一絕,善陽城建的倉促,除了沿桑幹河的花樓,整座城裏都沒有樓宇,在城內任何一個方向,只要往中央桑幹河的方向看去,都會看到漂亮的花樓以及那一抹艷麗的色彩。

除此之外,善陽的街景也十分美觀,是這個時代唯一建有休閑廣場的城池,城西靠近天上居有桃花湖廣場,城南工業區有工人廣場,城東居民區有萬民廣場,孫享福讓人做了很多石雕刻之類的東西矗立在那裏,很多代表漢文化的詩句,都刻印在上面,讓城內的百姓們在閑逛的時候,也能不斷的熟悉漢字。

當然,像賽馬場這樣的娛樂場所也建的非常別致,對於此時的人們來說,也是遊玩賞景的去處,在哪裏,三天會有一次賽馬活動,平時,還能打馬球,大唐的勛貴和世家子們,都好這一口。

不多時,幾位妃子在花田裏采了許多鮮花的李世民也走上了李承乾彈琴的高坡,極目望去,發現遠處,有不少農戶在花田裏忙活,便招了孫得壽過來問話。

“得壽,你可知你兄長為何不將這百裏沃土種上可以食用的糧食,卻種上了各色鮮花?”

孫得壽聞言,笑著答道,“應該是除了此地適合之外,種植鮮花,比種糧食更賺錢吧!”

“也就是說,他在種植這些東西的時候,心裏都是想著怎麽賺錢咯?”

李世民知道孫得壽說的是實情,因為花田產出的經濟價值,確實比種糧食高的多,只看那蜂蜜,香水,精油的價格就知道了。

但如果,孫享福在種植這些東西的時候,一早就知道它會賺錢,那就厲害了,有這樣的手段,僅憑農業之利,孫家就可賺盡天下財富。

因為,到現在,李世民也不知道孫享福到底可以種植出多少偏門東西,前段時間,密衛就告訴他,善陽的幾位公子哥都在尋找柞樹種苗,而且,是因為孫享福要用柞樹,來種植頂級山珍猴頭菇。

像猴頭菇這樣的大補食材,即便是作為皇帝的他,也難得吃上幾回,現在,孫享福卻是能大量種植,這裏面的利潤,別說世家子心動,連李世民都心動了。

聽李世民這麽說,孫得壽卻是搖了搖頭道,“那倒不是,幸福村的任何產業都可以幫我家兄長賺到足夠多的錢,他要是想要錢,只怕這天下的錢,也經不起他幾年賺,他種植這些東西,只是因為咱們大唐,或者說,這個天下,缺這種東西,需要這種東西。他曾經跟微臣說過,咱們大唐的食物太匱乏了,所以,要想辦法,多培植出一些新的作物出來,豐富大家的食物,等大家的食物豐富了,身體也就更加健康壯實了,壽命也會更長,每個人,都應該活到七八十歲才正常。還有,咱們大唐麻布衣物不夠暖活,所以,他想盡辦法,種植出了棉花,今年,關中和善陽產出的棉花,足夠讓咱們大唐一小半的人穿上棉衣,如果再有個兩三年,整個大唐的百姓都穿上更加舒適保暖的棉衣,蓋溫暖厚實的棉被,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就能很大程度避免因為天寒地凍,而帶來的傷病。至於花田產出的香水,精油等,我相信兄長也是有考量的,至少,當它被普及了之後,咱們不用忍受那些胡人身上的怪味了。”

被孫得壽這麽一說,李世民還真覺得這花田種的是有些意義的,胡人身上的氣味,確實讓漢人很不喜,如果這香水能普及,倒是能解決這個問題,不過,這條路可能還很長,光只是善陽一地種花的話,產量肯定不夠。

最佳的種花之地,其實四季如春的南方,孫享福在善陽種花的首要目的,就是吸引胡商來善陽,推動善陽的經濟發展,另外,如果不是善陽的花田,李世民這一行人,能在這荒郊野地玩的這麽嗨麽?

相信,這些觀賞過花海美景的大臣們,也會對這裏的景色戀戀不忘,等他們回去吹牛逼的時候,一定會偶爾提及這裏,這就會讓許多沒來過這裏,見識過這樣的景色的人聽到之後,對這裏產生向往,可別小看了這種向往感,它未來可能會是善陽發展的核心。

因為隨著草原上的城池繼續往深處推進,善陽的產業,必定會跟著向前移動,到時候,這裏可就變成了大唐北方的一個中心地帶,富有起來了的大唐人民,會更喜歡在善陽這樣景色優美的地方居住或者遊玩。

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目的,這就需要李世民慢慢的去觀察發現了。

“嗯,你兄長在農之一道上的造詣,已是前無古人,朕此次將你們農門子弟全部帶來善陽,也是希望你們能夠更好的學習他的本事,甚至超越他,朕想看看,將農耕發展到極致,咱們這個國家,能強到什麽程度。”

華夏民族從封建制度開始實行,就堅持著以農為本的基本發展道路,但沒有那個統治者,真正把農看的很重,是以,千年過去了,農業技術,也沒有得到什麽飛躍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