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對策(第3/3頁)

因為大唐二品以上,不設實職,哪怕你是親王爵位,沒有實職,每個月也只能拿個六七百貫的俸祿。

比王圭的工資高些的,也就那些有實職在身的國公了,大多能拿到將近六百貫的月俸,尉遲恭這樣的,差不多七百貫,這是因為加在他身上的勛爵多了,李世民將他食邑折算出來的錢加成在了他的俸祿裏面。

至於六部尚書,工資則都是在四百貫左右,三品往下的,從下,從上,正下,正上,每一小品級相差十貫。那麽一個大品級,相差就是四十貫。

地方主官,有補助加成,像七品官,在朝堂的話,差不多是兩百四十貫,在地方上當縣令,則是有可能拿到三百貫,中縣和下縣的縣令,遞減二十貫,分別是兩百八十貫和兩百六十貫。

至於那些非主管官員,工資水平那就又差了一個等級了,一州刺史,正五品的話,按品級是三百二十貫,實際可拿到三百四十貫以上,最高三百八十貫。但同樣品級的州長史,最高卻是只能拿兩百八十貫左右,還沒有一個上縣的縣令工資高。

更加別說在朝廷裏,主官少,副職,閑職多,月俸也都會有較大差距,像六部尚書,他們的工資確實高,可他們的屬下,全部淪落為了副職和佐官,同樣的品級,卻沒有地方主官的工資高。

李世民這麽設置,就是為了讓管事幹活的人多拿錢,清貴,清閑的官員,少浪費國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