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2/3頁)

“這個好,這個好啊!你再跟朕說說,怎麽樣讓整個關中的村子,都變的像幸福村一樣吧!”李世民聽了孫享福描述的畫面,怒氣全消,一臉期待之色的看向孫享福道。

“這還得一步步來,第一年的進度可能慢些,範圍也小些,因為關中的百姓明年將全面進入兩季種植,和新式農耕模式的改革中,農田裏的事情,就夠他們忙活的了,所以,只能選擇以長安為中心,最近的一些村子進行改造。等第二年,農田種植上了軌道,就能解脫更多的勞動力來完成改造,擴大改造範圍了。比如此前的何家村,現在的雙路村,其實都可以遷居到主幹道附近建立新的村子,這樣,村民出門進城也方便……”

“錢,改造村子的錢從哪裏來?”李世民指出了關鍵的問題道。

孫享福想都沒想就回答道,“當然是國庫了,國庫的稅收,可都是老百姓為國家創造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才是正道啊!”

“這才是正道麽?”

李世民聞言,再度陷入了沉思。

以往朝廷的稅收流入了哪裏?皇室,權貴,官員的口袋裝去了多半,真正用在民生社稷上的,少之又少,朝廷對於百姓,就是剝削階級,基本是一味的索取。

而將朝廷的稅收用來給百姓建房子,改善居住環境,這卻是此前任何一位帝王都沒做過的事情,雖然有些心疼錢,但李世民心裏,已經在考量著,拿出多少錢來辦這件事了。

‘好’是沒有極限的,在古代的一些統治者看來,百姓有個窩棚住,能夠不餓死,就已經是很好了,即便是這樣的標準,有很多帝王還達不到,但孫享福刷新了李世民的認知,讓他知道了什麽叫更好,然之後,情況就不同了。

很快,李世民也沒有了繼續跟老百姓聊天打屁的心思,召集了隨行而來的蕭瑀,房玄齡,長孫無忌,馬周等人一同到了村外的營地,討論孫享福所說的這個新農村建設計劃。

蕭瑀覺得不能再讓李世民跟孫享福待在一起了,這家夥一天到晚想法太多了,而且,都是動動嘴,說個構想,然後就不管了。

殊不知,孫享福的每一個構想,都需要他們這些真正主政管事的人想破腦袋,一條條的厘清楚,分析可行性,然後才能實行。

可偏偏,他又不得不佩服孫享福的這些構想,因為,這些構想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老百姓,為了這個國家,每當他們把各方面該考慮的東西考慮進去之後,得到結果,都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

所以,雙路村營地裏的燈火,今夜是不會熄滅了。

清晨,幾匹快馬自營地裏飛奔而出,直奔長安,騎士懷裏的文書上,記錄著李世民對於有司的命令。

首先第一條就是密衛今年過年別想休息了,全部去關中各縣的村落裏走訪,盡快的將那些揭不開鍋的貧困村落全部統計上來,稍後,這些村子的百姓,將會被朝廷征調到渭南縣,建設新城。

其次,長安,萬年,藍田三縣的縣令,將轄區內的村莊,民戶,農田數量等詳細情況奏報上來,另外,三縣主官在春節後,將會被組織到幸福村參觀,學習房屋,道路建設等方面的知識。

其三,戶部將成立一個專門的審計,預算部門,算學落後,就去幸福村學,而且還有一道死命令,明年春耕結束前,大唐錢莊的經營必須上軌道,直白點說,就是皇帝在那個時間必須要見到錢。

其四,當然是下給全國各州郡地方官,將學堂建設,推行到所有縣城的命令了,不過,光是把這封命令下放到全國,也是一兩個月以後的事情了,真正全部落實建好,最快也是明年年底,甚至後年的事情,那個時候,公民制作差不多已經可以落實,朝廷也有錢聘用大量的教書先生了。

對於這第四條,房玄齡給的建議很能解決問題,那就是地方財政先出資建,所用錢款,直接在當年的稅收中扣除,這樣,就避免了現在窮的叮當響的朝廷從長安撥款,讓整個進程變的更加緩慢。

其實通過撥款這個事情,孫享福又想到了朝廷稅收的問題,每年各地往中央押解財稅,中央往各地撥款,其實浪費了很多人力物力,因為這個時期交通不便,遠程往返運輸,損耗很大。

而如果將大唐的錢莊快速的開遍全國,那麽,這個問題就可以大大的避免了。

到時候,稅收全部以金錢結算,地方官只需要一張存款單,就能向中央上繳稅收,簡單方便,幾乎沒有什麽損耗。

當然,這個構想,短時間還無法實現,大唐能寫會算的讀書人還太少,當官的人手都覺得不夠用,何況是經營錢莊的人,在人手方面,首先就不具備全面覆蓋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