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2/3頁)

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孫享福便繼續解釋道,“這麽做的目的有很多,其中,就有提升官員犯罪成本的因素。”

“犯罪成本?”

眾人已然還不太理解孫享福所說的這個新鮮詞的意思,繼續用詢問的眼神看向他道。

“陛下,咱們大唐官員的俸祿組成部分是什麽?月俸,祿米,職田產出。月俸給錢,其實給的並不多,祿米給糧,主要是為了保證這些官員的日常用度,職田的產出,是將官員的收入捆綁在了田地的產出上面,雖然目的是為了讓官員督促農耕,但真正起到的效果卻很少,咱大唐,又有幾個當官的讀書人會管田地裏面的事情呢!而且,職田產出的糧米,已經夠官員平時消耗,祿米這一項,已然是多此一舉,讓朝廷從其它地方征收上來的糧食,過多的流向了官員的口袋。所以,臣以為,只需要保留月俸這一項就行。”

“只保留月俸?”

眾人又是一愣,大家都知道孫享福不是無的放矢之輩,他這麽說,肯定是有一些他的考慮的,可剛才他只是說職田產出與祿米有些重復,那麽最多也就取消祿米,現在怎麽連職田也算上了,要知道,這可是官員俸祿最大的一塊。

“對,只保留月俸,這樣做有幾樣好處,一是朝廷不需要那麽多糧米支出官員俸祿,這樣會使得國庫的糧食儲備更充足,在國內或某一地有災難的時候,不會受制於一些商賈,能夠更加自如的調動糧食賑災。

二是能夠防止官員私蓄奴仆佃戶,藏奴,生事。

而田地直接到了那些百姓自己的手中之後,他們幫自己種地,會更加用心,產出也會更加多,朝廷的稅收自然也多了。

當然,不發祿米和分配職田,並不是說朝廷要降低官員的俸祿,而是要增加官員的俸祿,不過,只給他們發錢,這樣做的第三個好處就是,會刺激消費,增加朝廷的商業稅收,促進商業繁榮。

如此一來,官員的收入單一了,一旦犯罪被罷官的話,他就沒有了任何收入來源,比農民還不如,而被那些官員用金錢供養的吏員和屬下們,也會擔心飯碗的問題,而阻止官員犯罪,畢竟,當唯一有收入上官的來源沒有了,他們的飯碗也就跟著碎了,這樣做,會讓官員更加重視自己的官位,不敢輕易犯險。”

孫享福的這套構想說出來,長孫無忌聽的是連連點頭,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有些骨感,首先,朝廷就拿不出這麽多錢來支付官員的俸祿,別說全國,只是關中一地,甚至只是長安城內的京官權貴,每個月要發的俸祿,如果全部折算成銅錢,那也是一個巨大數字,朝廷怎麽可能承受的起每個月幾十萬貫現金的支出。

不過,從孫享福的這些話裏,李世民卻是聽出來很多別的有用東西,首先孫享福提出來的那一套查案,與審判分離的想法,就很靠譜,這樣做,似乎能夠很好的控制官員的權力,從而讓民告官成為現實。

其次,這樣能解決官員蓄養私奴,過於龐大之後,對國家形成的危害,只要把職田這項政策取消,大唐就再也難以形成能夠威脅國家政權的世家。

他在心裏大略的算了一算,光一個太原王氏,出仕為官的人就數百,他們的職田加起來有多少?由於這些職田,他們將多少戶百姓控制在了自己私人的手上?也無怪乎他們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擠出數萬戶農奴到關外去給他們搞開發,這也是像太原王氏這樣的世家的根基力量之一。

另外,只發錢,還能對皇族,權貴等各方面勢力進行監控,他們沒有數量龐大的職田,那麽蓄養佃戶農奴,自然是沒有用處了,所有能夠自產的東西都會大大減少,而如果他們起事造反,則必然要先要在市場上購買大量的糧草,軍械,一旦他們用錢在市場上大肆購買這些東西,李世民就可以馬上知道。

然而,這種一舉多得的構想,卻是因為大唐錢少的問題,而難以執行,真是讓人郁悶。

看到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人先後露出了遺憾的表情,孫享福再度開口問道,“可是因為錢的原因,而讓陛下覺得此事不可行?”

長孫無忌聞言,看了看李世民的眼神,得到允許之後,才轉頭接話答道,“我大唐去年的總稅收,除去糧食,布匹,絲帛牲畜等,現錢才兩百八十萬貫而已,而要是把大唐,不,只是關中的所有官員的俸祿折算成銅錢的話,只怕至少需要一千萬貫,你要知道,朝廷以往給官員發放俸祿,所需要的現錢只是占很少的一部分而已。”

這時,李世民其實已經聽出了孫享福話中的一些意思,如果他沒有解決錢這個問題的方法,就不會把這套東西說出來,於是直接開口道,“你有什麽辦法,就直說,如果可行,朕一定會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