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2/2頁)

待頡利被押下去之後,孫享福才打了個響指,招呼帳外的薛禮進來。

“有大任務交給你,帶領咱們的人,將這裏所有的突厥人押到善陽去,告訴他們,到了善陽,就能有糧,有草,有暖房過冬。沿途不管有任何人想要為難你,就打他丫的,知道沒?”

“末將領命。”

“等等,正明,你要把所有的人都弄到善陽去?”李靖看不過去了,叫停道。

俘虜兵將加上牧民,可是有二十萬多人口,而孫享福帶來的人,不過三千騎而已。首先,能不能押送都是一個問題,再加上,全部弄走,一點都不留,這合適嗎?陛下可是要搞盛大的獻俘儀式的。

“呃,那就把那些突厥將領和他們的家眷留下吧!”

孫享福也是想到了一些問題,改口道。

“依老夫只見,還是留下一半的好。”李靖有些擔憂的道。

“反正弄多弄少他們都要噴,何必給他們留,除了那些將領和他們的家眷,都帶走吧!”

孫享福其實連那些將領和他們的家眷都不想留的,畢竟,在突厥部落,一個有身份的人,身後往往都跟著很大一個族群,他們就是以繁衍能力,來判斷一個部族的大小的,所以,留下的,很可能是幾千過萬人,這些人口,到了善陽,足夠支持孫享福開多一個產業,畢竟,來自後世的孫享福,腦子裏裝的東西太多,都需要人手去實現。

不過,將他們留下也是有好處的,那些突厥百姓沒有了自己的頭人,管理起來就輕松了,畢竟,他們的普遍智商,跟漢民都差的老遠。

“如此,來自朝堂的壓力恐怕會很大。”李靖很快就想到了下一步問題道。

“沒事,朝中若是有事,便由我一力承擔就好。”孫享福打包票道。

他不像李靖,五六十歲的人,還是一個郡公,像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後輩,爵位官職都在他之上,有時候在朝堂上站班的時候,會有些尷尬,所以,滅頡利這一戰的功勞對他來說還是有些重要的,因為這次不能進爵國公的話,往後,可沒有那麽多打仗的機會了。

畢竟,現在歷史已經改變,以此時李世民的軍力之強,原本可能發生的內部叛亂和邊患,很可能不會發生,這不,就在頡利被滅之後,東邊最強的鄰國高句麗都不敢在河北道邊境蹦達了麽。

而孫享福,年不過二十,已經是郡公的爵位了,再加上此次說服夷男臣服大唐的功勞,難道讓他二十歲不到就封國公?那以後還這麽封?

所以,李世民讓孫享福來處理這些俘虜的問題,很有可能就是存了讓孫享福犯錯的心思,以過抵功,占一些實際利益的同時,避免他年少居高位,今後升無可升的尷尬局面。

孫享福猜透了李世民的心思,所以,當然是要好好的配合他,別說國公,即便是他現在的這個郡公爵位和安北大都督的職位,他都嫌有些太高了,要不是管理北地確實需要這樣的身份,他早就找機會犯錯,降自己的爵位了。

看看貞觀朝的大臣們,只要想幹事的,那一個不是起起落落好幾次,以蕭瑀為最,之後就是長孫無忌,排在他們一線的所有同層次大員,幾乎都有升降起伏的經歷。沒有理由的時候,天上出現一個日食,都是理由,新唐書上,貞觀初期幾年,一出現有日食的記錄,馬上就會伴隨著一條宰相被貶的記錄,可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聽孫享福說的信誓旦旦,李靖最終點頭道,“既然如此,那正明就請自行其事吧!老夫就當沒看見,這就起行前往長安。”

大軍駐地到長安可沒多遠了,騎馬的話,一天就能到了,不過,孫享福可沒有讓李靖回去的意思,阻攔道,“反正離獻俘儀式的日子還有一段時間,將軍還是和我一起在這裏住幾天的好。”

“為何?”

“當然是讓我屬下的人押著人馬先走幾天啊!這大隊人馬走的慢,萬一到時候陛下頂不住壓力,讓人追回怎麽辦?”

聞言,李靖失笑的指了指孫享福,心道,這家夥也太雞賊了,行事端的是密不透風。

於是,孫享福和李靖在渭河旁邊硬是悠哉悠哉的住了六七天,才啟程前往長安,而這時,整個隊伍押解的人數,只有一萬余了,至於帶著帶著三千人,押解著近二十萬人口往善陽趕的薛禮,已經走出去了七八百裏地,等他們到了並州地界,收到孫享福急信,率了一萬人馬來接應的阿布突思,已經順利的和他匯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