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2/3頁)

但是,偏偏,他覺得,這是有可能完成的,因為,長安那邊的織布機在工匠們的鼓搗下,在不斷的改良,目前善陽作坊的女工,只有千人,卻在一兩個月內,生產出了五萬多件產品,如果人數擴大十倍,全年產出,貌似,第一年的任務,輕松就能完成,後面,只需要繼續擴大規模就行,反正做城市規劃的時候,孫享福早就給他們劃出了足夠大的地方做廠房。

他不知道的是,後世隨便一個人數過千的制衣廠裏,一天的出貨量就是上萬件,這個國家,只靠不到百分之一的制衣工人,就能滿足全球一大半的服裝供應。

而且,不要小看了服裝行業,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在古時候,穿同樣款式的衣服的人,更容易得到認同,孫享福從一開始就下力氣推進服飾文化,也是希望大唐在融合其它民族的道路上走的更輕松一些。讓融合過後的這個國度,更加牢固一些。穿同樣的衣,說同樣的話,哪怕膚色不一樣,他們也不能像歷史上一樣,被輕易的分割開。

說完衣,孫享福的目光馬上轉向了下一個人,他叫羅進,是禦膳房總管羅闐的庶子,孫享福與羅闐關系密切,望江樓的後廚大量的啟用了羅氏子弟,這個羅進有些頭腦,便被羅闐派給了孫享福,任由他使用。

“家主,善陽的糧食儲備充足,各大世家在城內的糧鋪已經開張,售價比長安還低,現在一石小麥,只賣一貫五,還在繼續下跌,另外,朔州之地春上由家主組織種下的田地,都是豐收,由於今年免稅,百姓家中余糧頗多,到時候也會拿到市場上售賣,會進一步沖擊糧食市場,還會促進價格下跌,應對善陽可能出現的人口大增長,應該沒有問題。”

“嗯,這方面數據,我比較清楚,但我對你的期許不止於此,簡單快速,有獨特口味,適宜在街頭巷尾售賣的吃食,你必須盡快研發出更多出來,向善陽百姓推廣。另外,你們還要研究一些易保存的食物,作為外賣,做精了這也可以創造大收益的。”

後世,新疆也好,內蒙也好,都有制作饢餅售賣的小店面,有點類似於內地的鍋盔,但不加那麽多容易變質的材料,炕好之後,能夠長期保存,至少吃一個冬天是沒有問題的,要是用精面粉制作,在裏面加入一些白糖,就是後世人吃來,都是美味養人的食物,何況這個時期,如果善陽城能夠大規模的制作,相信過往的商人都會很願意購買,畢竟,這玩意在趕路的時候當幹糧來吃,很方便。

一個地方能不能把人留住,除了糧食儲備要足,物價要穩定,甚至廉價之外,美食文化也很關鍵,善陽很快就會成為一個人口可能會達到數十萬的大城市,而且這個城市將會有大部份人是從事工業的,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他們未必能像以往那樣慢節奏的生活,買菜,做飯,洗鍋刷碗,都會耽誤青壯勞力的時間。

所以,廉價,好吃,方便,省事的街頭飲食文化必須推廣起來,至少保證每個街區,都有幾家便宜吃飯的地方,這方面,孫享福在後世見過成例,自然知道後面的發展軌跡,所以提前布局了。

“小的已經在城中專門開設了專門教做小吃的培訓班,收了些孤寡或者中老年人,婦孺,讓他們學習這些烹調技術後,在城中開店,目前已經運作起來三十多家,後面,可能達到一兩百家,不過店鋪和啟動資金,都是以借貸的形式……”

“沒事,咱家不差這點錢,讓街面上盡快繁榮起來才是要務,腳步可以加快些。”

說完食的事情,自然就是住了。

周純是管理善陽城所有住房的大總管,不過,今天孫享福不需要聽那麽全面的匯報,周純的屬下,三個管理客棧的管事便從他的椅子後面走了出來。

“家主,我等所經營的客棧已經全部收拾妥當,試營業了七天,並沒有任何問題,至於城中其它客棧,在頒發營業許可證的時候,都護府衙門對他們已經做了諸多限制,他們其實都是在模仿我們經營,這兩三天開張的不少,客房加起來,至少能容納兩三萬人居住,接待胡商團隊,是綽綽有余的。”

既然孫享福放了別家的人進來投資開店,就沒打算過做壟斷,有些時候,保持競爭是有必要的,反正作為業主,他有房租收就行,孫家自營的客棧原本就不是為了滿足市場而開設的,他畢竟是個官,善陽又還沒有建驛站,所以,招待朝廷官員和貴賓,就得用到這些客棧了。

由於孫享福把餐飲和客棧分開來經營了,專打客房服務的幾家客棧能夠做的更傳精一些。善陽城最高档的一家客棧,客房舒適度不輸於長安的望江樓,最低档的,也有火炕,暖爐熱水的配置。只是因為暫時沒有那麽多的鋼筋,沒有起什麽高層建築,大多是平房,等有條件之後,高層建築也是未來善陽發展改造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