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回朔州(第2/3頁)

“公子,那孫正明領著人往朔州去了。”

王麟在長安的一處宅子裏,一個屬下向他匯報道。

“嗯,他不回去,我怎麽好殺他呢!這次可是父親和幾位家主大人共同出面運作的,即便是老三,也是被蒙在鼓裏,若是能一舉……”

王麟得意的一笑,沒有繼續說下去,又看向那個家兵道,“讓倭國人訓練的人手現在能夠用了嗎?”

“歌舞表演方面,已經不輸給青樓藝人,只是技擊之法還算不得高明,還需要時日。”

“讓他們抓點緊,這些人,最遲今年底我便要用。”

誰也不知道王麟訓練一批美女刺客是幹什麽的,畢竟,孫享福沒有這方面嗜好,當然,他針對的人可能是內部,他的二弟王浩,可是常年居住在百花閣這種青樓妓館的。

皇宮裏面的李世民也沒有閑著,他就孫享福提出來的發行國債的事情,跟幾位大臣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最後得到的結論,是大臣們一致認為可行,只有讓關中的百姓們有事可做,能夠掙到吃食,關中的民心才會穩定下來。

然而,這個國債究竟有沒有人願意買,大家的心裏卻是沒譜,畢竟,以前沒有人搞過這玩意,最後,幾位大臣商定之後,決定不能將數額發行的太大,弄個二十萬貫,保證了先期的運轉就好,而且,將年息定在一成。也就是說,百姓買一百文的國債憑證,第二年的這個時間,可以在官府兌換出一百一十文錢。

這個利息在這個時代來說,不算高,但也不低了,一般市場上的行情是二成左右,高的三四成,翻倍的都有,但那是小規模的私下借貸,沒有這種朝廷大規模的向民間借錢有保障。

然而,令他們意外的是,發行國債的事情只是往外面露了點風,還沒有正式印票據上市,就有人跑到衙門想要認購了,這些人不是別人,正是在長安的一些西域胡商。

由於去年李世民以朝廷的名義擔保,讓他們在大唐民間借貸了許多貨物,現在,他們對朝廷的信譽十分放心,一年時間,正好是他們往返一次的時間,將販賣貨物的盈余買成大唐的國債,不僅免去了運輸,存放的損耗,還能得到一成的利潤,他們何樂而不為?

貞觀朝是不缺智者的,蕭瑀得知這一情形後,立馬建議李世民把國債的發行數量增加到一百萬貫,然後,朝廷就進入了繁忙的票據印發中。

國家信用一旦被建立起來,便是對付資本作亂的利器,李世民目前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孫享福也是無意間做了一把推手,一百萬貫,在原材料自產的情況下,足夠保證關中平原的修路大業展開了,至於食物儲備,在收到了孫二力報過來的數據之後,李世民的心裏也有了點譜。

由於皇家農莊大量的啟用了孫幸福村系的人為管事,更是有孫二力這樣的人做主官抓生產,所以,去年春上關中雖然小旱,但冬季增加了一季蔬菜種植,各莊儲備的大白菜,腌菜,有很多,由於種植耐旱的馬齒莧等作物超量,各地魚場,雞場,豬場的飼料儲備充足,吃到明年秋收都沒有問題,家禽家畜方面,也能產出不少肉食。

所以,皇家農莊這邊,不僅抹平了之前欠下的窟窿,還有不少結余可供皇帝調度,再加上幸福村百萬石蝗蟲粉的儲備,只要嶺南的糧食和淮南的大豆不斷的運送到關中,會如同孫享福所料,關中百姓的食物,基本不需要別處地方支援了。

這會直接導致王麟的壟斷計劃落空,一旦關中根本不向周邊地區采購糧食,那麽,他們大肆收購糧食,擡高價格,最後導致的結果可能是大批的糧食砸在他們自己手上。

而且,李世民看到孫享福奏章上的‘以殺止亂’四個字後,也心動了,他當了皇帝之後,脾氣收斂了很多,但他畢竟是馬上皇帝,親手殺過的人都不知凡幾,怎麽會抗拒殺人?尤其是殺禍國殃民的人,是以,既然那些世家子不老實,殺雞儆猴也不是不能做。

有李世民在長安總覽全局,甚至集思廣益的來破除世家子的計劃,孫享福對關中還是比較放心的。

相反,不能讓他放心的是朔州這邊,當馬隊進入朔州平原,他就沒有在野外看到百姓,要知道,朔州由於朝廷的遷民政策,現在的居住密度,可不下於關中,也就是說,突利已經靠近了朔州地,這裏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

有望遠鏡的偵查,馬隊一路行來都沒有遇到什麽阻礙,看到稻田裏的農作物還算齊整,孫享福大致猜到突利的人馬還沒有突進到馬邑城下,畢竟,善陽新城在前,數十個村寨堡壘為羈絆,只有兩萬人馬的突利,要是硬打的話,一年半載也未必能到馬邑,甚至會直接把他自己打的全軍覆沒,他之所以擔心馬邑城,是因為他手上有李靖給他做的戰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