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2/2頁)

孫享福知道李績肯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將自己先前和他的談話內容傳到李世民哪裏,李世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一定對自己有新的處置,而且,在了解了朔州的情況之後,一定會給死囚營記一功,這個功勞能不能讓他們免死不好說,至少肯定會比現在的狀況好。

然而,孫享福不知道的是,倭國居然在短短兩個多月之後就對洛陽九一八事件作出了回復,回復李世民的是倭國的聖德太子廄戶,因為這時的推古天皇病重,快要掛了。

回復的內容一如孫享福所料,廄戶先是承認了犬上二田耜是倭國的敗類,不僅是此次在大唐,之前在倭國也是幹盡壞事,所以,大唐殺他殺的對,廄戶對推古天皇的用人不當感到慚愧,並且向大唐受到傷害的百姓表示道歉。

然後,明年夏天,倭國將會派出更大規模的使團到大唐朝見皇帝陛下,並會為大唐的皇帝陛下帶來不下百船的禮物,更希望大唐與倭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不要斷絕等等等等,言詞可比之推古天皇的那份國書謙卑的多。

這封由倭國人傳來的信件是被內侍當堂打開,當堂念出的,眾臣聞之是一片嘩然。

什麽時候大唐殺了別人的使節團,還變的有理了,就因為那出大戲嗎?

表情最豐富的自然是李世民,他想不到這一切都被孫享福那小子事先猜中了。

“陛下,既然此前孫正明殺的是倭國的惡使,並未使國家信譽受到損害,那麽他的罪名便不成立,老臣請求,恢復孫正明的爵位。”

魏征是公道人,此前他勸李世民暫赦孫正明的,結果被李世民判了個枷百日,本來他還認為有些不公,不過後面加判了一個充軍死囚營,這就是夠重的了,一般情況下,這樣的死囚是很難活著回來的,跟判死刑沒有什麽區別。

而現在,倭國的太子,下一任天皇都來信自承錯誤了,這就說明孫享福此前做的事情不僅沒有損害國家信譽,還是一種懲惡揚善的行為,功是功,過是過,既然罰了過,就應該賞功,這是魏征心裏一杆公平的秤。

孫享福的一幹利益盟友聽了魏征的話,自然是跳出來替孫享福說話,現在誰都沒有理由反對魏征說的話了,因為此前就是那些七宗五姓系的官員在幫孫享福唱功,想把他推到朝臣序列裏,剝奪他手上各個大產業的經營權。

但是,有一個人不同意,那就是李世民,他並沒有糾結孫享福殺倭國使者對不對這個事情,他所氣憤的是‘擅’殺倭使這件事情,關鍵是在這個‘擅’字上,如果朝廷的大臣都擅自行動,不受控制,那讓他這個皇帝怎麽管?

不過巧的是,這個時候,朔州八百裏加急也到了,這可是李績三天前發過來的正式奏報。

朔州大捷,梁師都首級隨同並州大都督李績的奏報一同被送到了太極殿上。

“驗首,念捷報。”

此刻,李世民的心情非常的好,不僅是因為李績打了勝仗,而是因為這個捷報來的太及時了,正好可以把孫享福封爵的事情含糊過去,至少得枷夠他一百天,讓自己出了氣再說。

然而,下一刻,李世民的下巴就差點掉在了地上,李績的這封捷報太簡短了,而且,有些離奇。

裏面的核心內容就幾句,十一月二十,大軍先鋒死囚營二百騎抵達朔州馬邑城下,時逢降將梁洛仁起兵誅殺叛逆梁師都,梁師都不敵,率殘部二百余眾出逃,在城門口遭遇了死囚營一幹人等,被亂箭阻擊,未有一人逃脫,梁師都本人被孫正明陣斬,隨後先鋒大將牛進達趕到,朝廷未損一卒,收復朔州全境。

李世民很想腦補一下孫享福臨陣殺敵的樣子,但實在覺得滑稽,不可想象,所以,姑且就先信了李績的話。

本來他想直接和大臣們討論朔州後續的工作的,卻又見魏征跳了出來。

“孫正明陣斬賊首,有大功,陛下應盡早復其爵位,加以封賞,以免寒了為國效力者之心。”

“復……是不能復的,既然孫正明前後有兩功,便著禮部和兵部重新議功封賞。”

其實,跳出來的要是別人,李世民還真就可能同意了,但跳出來的竟然是魏征這個死頂牛,李世民就不爽了,故意找了個借口道。

魏征聞言,也覺得李世民說的有道理,前後兩個功勞都很大,如果只是復爵,不加賞,那就顯得朝廷有些刻薄了,然之後,他也閉嘴不再提此事,和大家夥討論起了朔州的民生政治問題,直到一個時辰後早朝結束,內侍王得用才從袖子裏面拿出了一個信封給李世民道,“英國公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