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2/2頁)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都是青春的年華,都是熱血兒郎。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一樣的足跡留給,山高水長。”

李承乾在高台上和士兵們一樣,唱的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出來,聽了這一段,大家也都知道他這首歌是什麽出發點了。

就是說的普普通通的士兵,話語直白,誰都能聽的懂,但偏偏這幾句樸實無華的句子,卻把一個兵的形象烘托的高大上了起來。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頭枕著邊關的明月,身披著雨雪風霜。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為了國家安寧,我們緊握手中槍。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都在渴望輝煌,都在迎得榮光。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一樣的光彩在大唐的龍旗上飛揚。”

不知道為什麽,聽到這首歌,那些屢經戰陣的鐵血軍漢感覺自己的眼睛濕潤了。

“這歌太給我們軍人提氣了。”程咬金抹了一把老淚道。

幾句簡單直白的歌詞,居然喚醒了他腦海裏在邊關爬冰臥雪的畫面,尉遲恭也沒比他好到那去,戎馬一生,他們經歷過了太多的戰爭,如果沒有保家衛國的信念,早就撐不下去了。

“咱當兵的人……”

李承乾已然是不打算一遍就結束,連唱兩遍才能將大家的情緒催發出來。

於是,更多的士兵被這首歌唱的熱淚盈眶了,最後,當李承乾的紅纓槍停止的時候,大家竟然感覺意猶未盡。

“大唐萬勝~”

李承乾一聲大喊,太子六率的士兵同時整齊的呼出口號,那些在兩側列隊的士兵竟然也受到了帶動,一起喊起了這句口號。

“大唐萬勝……”

連續幾次,十余萬士兵找到了一個整齊的節奏,一起喊了起來。

然而,誰也不知道,士兵這種情緒是很有渲染力的,數十萬前來觀禮的長安百姓也開始跟著喊了起來。

“大唐萬勝,大唐萬勝……”

數十萬人的大喊,聲音響徹整個長安。

很多人聽到這個聲音是振奮了的,當然,也有人聽到這萬眾一心的呼聲,面如土色。

“李唐氣候已成,不可顛覆。”

城內某個角落裏,一個衣著華貴的人與另外幾個同樣看外表就知道富貴之極的人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道。

當然,還有像倭國那些被李世民打發到長安各大學堂進學的學子,在倭國,他們何曾見過十多萬裝備精良的大軍,感受到了這不可匹敵的軍威,他們紛紛已在心中打定了主意,一定要通知家族,不可讓天皇與大唐皇帝為敵。

這就是武力震懾的好處了,能夠打消一些搖擺不定的人的壞心思,讓國家變的更加安定,百姓安心了,吏治再清明一些,國家的發展就順利了。

李承乾這次不僅沒有讓李世民失望,還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這種聲動長安的盛景,讓大唐,至少長安的百姓對於大唐這個國度多了很多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說白了就是一種民心,民心所向,何愁李唐江山不穩固。

一臉興奮之色的李承乾急匆匆的就跑到了城墻上,他還是沒能擺脫孩子的心性,做完事情,就想要得到家長的誇獎。

這次李世民沒有讓他失望,大笑著贊道,“承乾吾兒此歌獻的好,當重賞之。”

被誇獎的李承乾要不是當著眾多王公大臣的面,早就手舞足蹈了,不過這會兒他突然想到了監牢裏那個教自己唱這首歌的人,他此刻可還帶著沉重的枷鎖呢!

於是,李承乾向李世民拱手道,“兒臣不要什麽賞賜,只求父皇赦免了兒臣的樂曲老師孫正明。”

聞言,李世民卻是面色一變,想起了這幾天密衛給自己匯報的孫享福的情況,冷哼道,“哼,此歌既然是那小子所作,可見他是很喜歡軍伍的了,那朕給他一個機會,此次出征,就讓他在懋功麾下做一個馬前卒吧!能活著回來,朕就赦了他。”

“哈啊!父皇您是要把他充軍啊!”李承乾聞言,面色一苦,憋著嘴道。

“哼,害的國家失信於天下,朕豈能這麽輕易的饒過他,朕會讓懋功看著他,與死囚同等待遇,除非臨陣,他的枷鎖不可摘。”李世民說完,便甩袖往宮墻下走去,閱兵儀式可還沒有結束,他會繼續完成接下來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