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2/2頁)

“那小子瘋了?”

聽完這一段,李世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句話,然而這是密衛記錄的事情經過,李世民愣了半天,才又道,“可有韋叔諧等人的正式奏報?”

“有。”

王得用說完便從懷裏拿出一份官員的正式奏折,李世民便將懷裏的孩子交給了韋妃,親自將奏章拿過來看。

韋叔諧的奏折上就把事情的前前後後寫的很詳細,並且提出了席君買之所以沖上倭船,確實是船上有百姓呼救,而那個呼救的百姓,最後卻對席君買動了刀子,致使席君買重傷,這或許是有人設計的陰謀。

而孫享福殺犬上二田耜,除了因為席君買被重傷,一時氣憤之外,還因為倭船上有大量的《齊民要術》此書,他認為這本書不可以傳到倭國。

基本不用怎麽解釋,李世民就信了韋叔諧的話,這肯定是有人設計的陰謀,而且,他再度認定了孫享福的本事,是從《齊民要術》這本書上學來的,所以他才無比重視這本書。

在考慮怎麽給這件事情收尾的同時,李世民也開始意識到了,這本書外傳對於大唐的影響,如果此書傳到了高麗,那麽……

李世民這麽有戰略思想的人,一下子就想通了,雖然倭國目前沒有跟大唐有過什麽沖突,但是,打心裏,他已經開始認為,孫享福做的事情,似乎是有那麽一點點道理的,不過這個道理,卻抵不過擅殺大使的罪名,古往今來,可還沒有什麽殺使者的先例,孫享福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不過,有韋叔諧的這一番進言,原本十成十要死的孫享福,現在卻有一分機會能活,這就是他拉上了利益聯盟的好處,在一些關鍵時刻,有幫忙說話的人。

但是,孫享福的行為置大唐天朝上國,禮儀之邦的臉面於何地?用屁股想李世民也知道明天一上朝,滿朝大臣一定會對此子喊打喊殺,即便是李世民自己不想殺孫享福,但如何給天下人一個交待?

“通知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秦瓊,禦書房議事。”

李世民一臉糾結的想著問題,似乎又意識到了什麽,招手喊住了王得用又道,“算了,魏征和秦瓊先別喊了,讓蕭相也來吧!”

很快,幾位大臣便應召來到了禦書房,李世民便將韋叔諧的奏報拿給了他們幾位觀看。

“這……”

幾位大臣看完之後,目瞪口呆,卻是不知道從何說起。

“幾位愛卿議一議這事該如何收場吧!”李世民知道幾位大臣跟自己一樣糾結,便指出重點道。

“陛下,孫正明此子擅殺使節,乃是死罪,即便前翻有功於朝,但功過亦不可相抵,所以,咱們還是議一議倭國可能做出的反應吧!殺使等於宣戰,我大唐從此恐怕會多出一個海外之敵了。”蕭禹比較中肯的道。

然而,房玄齡覺得,還是得將眼下的事情先處理好,接話道,“孫正明之罪,已是萬死難贖,他給大唐名譽上帶來的傷害,無法計算,然,此事有奸人挑唆為誘因,目前既然已經與倭國結成了死仇,老臣不建議立即處斬孫正明向倭國示弱,反而應該盡書倭國之罪,將道理占住,坐實了倭國使團強擄大唐百姓為奴這一節,如此,方能對天下人有個交待。”

房謀杜斷乃李世民成事的基礎,所以,在這種需要動腦子的時候,房玄齡的一句話,頓時讓李世民知道了處理這事的方向,反正倭國人都已經殺了,先給他們扣個大罪名,讓國人唾棄他們再說,至於幕後挑起事端的黑手,慢慢再查也不急,處理孫正明,更加不需要急在一時,現在處理了,反而給人一種大唐做錯了事,心虛的姿態。

當然,事情肯定不是能這麽輕易就了結的,內部的壓力,才是最不好解決的,於是,李世民又和幾位大臣們商議如何平息內部的問題,想要孫享福死的人是那些人,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對付這些人最需要的是口才和辯論上的套路,所以,今天注定了是李世民的不眠夜,幾位大臣跟他一起商議到了晚上三四更天才初步的擬出了一些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