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2/2頁)

當然,馬周也是因為跟石大郎在一起工作了幾個月,才知道了幸福村的人為什麽工作效率那麽高的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頓頓有鹽吃,而且,通過研究,望江樓早就掌握了一門制鹽的工藝,可以將粗鹽提煉成為精鹽,這才讓望江樓的食物比別處的食物味道更足一些。

不過這是人家的獨門經營秘方,馬周是道德君子,不會爆別人的料,他只是想提醒李世民,咱們大唐完全可以不用那麽緊巴巴的過日子,鹽這個東西,吐谷渾和於闐國多的是,大可以出錢讓他們把鹽運過來,惠及大唐全民,讓所有老百姓的勞動力再提升一截。

“不出幾年,朕必定要滅了吐谷渾。”

就像大唐禁止鹽鐵出口一樣,吐谷渾也禁止了鹽鐵出口,尤其是禁止鹽流入大唐,大唐如果想要買他們的鹽,需由朝廷出高價,還要出海量的運輸費用,所以,大批量買他們的鹽代價過高,朝廷接受不了。

“陛下雄才大略,滅吐谷渾是早晚的事,不過在此之前,咱們可以用手段先分化吐谷渾內部,減小到時候滅他們的難度,同時讓咱們大唐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好處。”馬周聞言笑了笑道。

“快快道來。”李世民和幾位大臣幾乎是同時道。

“關鍵還是在商人身上,吐谷渾的商人也不少,每年都會到我大唐販賣牛羊皮貨,現在他們產出的皮貨不好賣,便無法賺取利益,陛下當以利誘之,臣聽聞關外之人對我大唐的烈酒十分喜愛,如果吐谷渾那個商隊運出來的低價鹽最多,那麽,陛下便可以將這烈酒的獨家經營權放給他們,引起他們商隊之間相互競爭的同時,讓伏允疲於防範商人走私,這些商隊都是各部頭領的支持的,長此以往,他們必與伏允產生間隙,稍加挑撥,便會反叛,而我大唐,不費一兵一卒便可得到低價鹽的同時,坐看吐谷渾衰弱。另外,西域諸國中,若是有途徑於闐國的商隊,也可讓他們順路帶一些鹽來,朝廷定價收購,再平價出售,則大唐的鹽價,可下降不少。”

“嗯,此亦為良策也。”李世民聞言點頭道,在他的這些話裏,李世民聞到了濃濃的孫享福的氣味,講到商賈的事情,似乎就與那小子脫不開關系,反正馬周也是跟孫享福的交流中受到的一些啟發。

正回味思索間,便有內侍將南邊來的密信送了上來,幾位大臣為了避嫌,紛紛退到外廳,馬周也跟著退了出去。

“剛才那些計策都是汝自己所想的?”房玄齡刻意的走近了馬周的身邊問道。

“正是。”馬周坦然拱手道。

“以你之才,至少可任中書舍人也。”房玄齡這麽說的意思,就是會向皇帝建議升他的官了,中書舍人可是正五品的官職,而且能夠接近中樞,以馬周的年齡任中樞舍人的話,升官的速度可謂是當朝之冠了,要知道,去年他還是個沒有入仕的白身,而歷史上,馬周可是十一年之後才爬到這個位置的。

“下官對中書舍人之高位不敢奢望,只求能在都水監繼續任職,幫助朝廷應對明年可能到來的旱災。”馬周聞言非但沒有喜色,反而是一臉憂愁的道。

“明年有旱災?”房玄齡愣了,長孫無忌和杜如晦聞言也是向這裏湊了過來。

“最先提出這個問題的是牧監署的孫下牧,他去年就通過種種跡象斷定了今年會有小旱,果然應驗了,下官這段時間查閱了很多史籍,還去太史監找袁道長印證了一番,發現明年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是以,想留在都水監,為明年可能到來的旱災多做些準備。”馬周如實回答道。

“可以斷定明年會有旱災嗎?”身為戶部尚書的長孫無忌有些急的問道。

“還不能,不過今春,今夏都少雨,各處山泉溪流多有幹涸,若是今冬無雪,來年只怕會有百年不遇之大旱。”

馬周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他聽了孫享福的一些言論之後,查過關於記錄旱災的所有典籍,發現旱災往往不會旱一年,至少連續兩三年才是一個循環,是以,近段時間他在都水監思索,如何建造水利工程,才能給關中之地蓄水。

關中今年小旱,導致了朝廷的財稅減產不少,是以,長孫無忌最關心這個事情了,正當他要問下文的時候,李世民卻是喚他們進去。

“那小子說南邊的事情可以收網了,大家商量看看怎麽辦吧!”李世民將孫享福奏上來的密信示與眾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