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2/2頁)

“看來,不能任由頡利和突利在西域鬧了。”

商路不通,是胡商不能來長安的主要原因,李世民看到了這一點,也知道,商路不通的危害。

大唐自產的貨物賣不出去,會導致積壓,積壓則低價,低價則傷農,因為地主權貴階級會把損失轉移到最底層的農民身上,而農民這個階級,聽著只是排在士人後面的第二階級,其實卻是一個最沒有話語權的階級。

“可此時國庫尚未儲備出足夠一次遠征的錢糧,不宜倉促出戰啊!”兵部尚書杜如晦接話道。

打仗,尤其是遠征,是這個時期最燒錢的活動,一支兩萬人的遠征軍,馬匹和裝備上的消耗就得數十萬貫,還要準備至少半年以上的糧草,光運輸這批糧草的代價都大到嚇人,至於抽調壯丁,影響生產,以及戰後撫恤這一類的,還另算。

所以,沒有多年的積攢,這個時代的統治者是不敢發動一場遠征的,李世民在貞觀初期就是因為家底子薄,有精兵猛將也不敢派出去打,這還是去年對頡利的戰爭取得了重大勝利,得利不少的情況下,不然,至少得給他兩三年的時間來備儲備,才能發動一次規模不算大的遠征。

“打又不能打,任他們鬧下去,我大唐內部又恐生亂,真是難解。”李世民一敲自己的案幾,很是不爽的道。

“現在還有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往長安販賣西域胡瓜,白疊子,皮貨等貨物的胡商手頭上的貨物都很難出手,即便是把東西運到了長安,他們也沒有給朝廷創造多少稅收。”長孫無忌從賬目中不僅看到了交易人數少的問題,還看到了交易數量少的問題,再度奏報道。

“這是何故?”

李世民和一幹大臣們都把目光轉向長孫無忌,等待他的下文。

“陛下難道忘記了叔寶家的產業了麽,那白疊子,他種了好幾萬畝,聽西域的胡商說,長勢比他們那裏還好的多,至於胡瓜,皮貨……”

長孫無忌沒有繼續說下去,李世民也知道了,胡瓜今年的價格還不到去年的一半,而且,市場上長期有貨供應,因為孫享福種植了好幾萬畝,足夠供應長安吃的起瓜的權貴吃一個夏天了,皮貨麽,有至尊皇庭的樣子貨擺在那,誰還稀罕買胡商帶過來的那些上不得台面的貨色,所以,販賣這幾種貨物的胡商今年注定是沒什麽賺頭了。

而他們沒有賺頭,就沒有錢來大量的采購大唐產出的如絲綢,麻布,陶瓷等西域人需要的貨物,使得整個商業鏈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但你要說不讓孫享福種這些東西,把市場讓給胡商賺錢吧!又有點說不過去,我們自己明明能產,能夠低價食用和使用的東西,為什麽要高價買胡商的?難道就是為了讓他們有錢能夠買我們其它的產品嗎?

李世民頭疼,這種從未碰到過的商業問題突然冒出來,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在禦書房中的人都一籌莫展的時候,李世民突然想到了一個人,一個去年讓他有茅塞頓開的那種感覺的人,馬周。

“來人,去都水監傳馬周來禦書房見駕。”

李世民突然的一道旨意,讓眾多大臣有點疑惑,半個時辰後,穿著六品官服的馬周便被內侍帶到了禦書房。

一番拜見之後,李世民將自己遇到的這個問題跟馬周說了說,想聽聽他有什麽好的建議沒有。

“啟稟陛下,此事易爾。”馬周聞言,略作思索,便拱手道。

“如何解之,速速道來。”

“陛下憂慮之處有兩點,第一點,便是西域商路不通,胡商無法順利往來,那麽,朝廷可以派一支小股偏師護送這些胡商往來,所需費用,由胡商提供即可,這麽做,好處有三。第一,能借此機會摸清西域諸國地形,待得我大唐有遠征之力時,不至於連道路和環境都搞不清楚。第二,可以借此機會練兵,長途遠征之兵不易多,想要士兵適應遠征,就要先讓他們學會行遠路的一些常識,適應當地氣候環境,這方面,西域行商的門道很多。第三,可以向西域諸國宣示陛下的仁德,對他們的商人都如此愛護,派軍隊保護,何況其民呼?”

待馬周說完,李世民猛的一拍案幾道,“說的好,聽汝之言,朕茅塞頓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