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心中的道義(第2/2頁)

碼頭上的大船她可是看到了,如果孫享福在七八個月前就已經讓人著手準備造船的話,那就還在他們相識之前就在籌備,他南下到底有什麽目的,卻是叫虞秀兒好奇。

“是的,有些東西我要去取來,不過這次不會太遠,快的話,幾個來月就能回來。”孫享福看到虞秀兒很不情願的樣子,解釋道。

“這麽說,還有下次了?”心思越發細膩的虞秀兒聞言,繼續問道。

“呃,應該會有吧!不過下次肯定會帶你一起去。”孫享福心虛的道。南美洲的那些東西,才是真正能改變這個國家國運的東西,他當然也想去取來。

“我先前聽君買說,南方現在可不安穩,他正好可以過去大幹一場,難道夫君不怕有個三長兩短……”虞秀兒擔憂著,沒有繼續說下去。

“呵呵,大多數時候我都很怕死,但有些事情,我是一定要去做的,因為那關乎的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發展。”孫享福面色坦然道。

他或許並不忠於李世民,但是他絕對忠於這個民族,所以,為此冒險,他沒有任何猶豫。

其實,就孫享福現在做的事情,已經很大程度的在改變這個世界了,成規模,集群化的養殖,嫁接種樹,育苗播種,這些東西如果鋪開來,大唐農戶的產出能夠提升好幾成。

只是對於陌生的東西,這個時代的人還無法理解,本能的拒絕,尤其是掌權者李世民都還沒有理解,所以,他只能一步步的先自己弄,讓別人看到成果,之後再跟進。

現在,李世民只是看到了漁場,雞場,豬場的成果,所以,他沒有反對育種。等下半年他看到了精耕細作以及種植新作物的好處,他就不會再反對孫享福的育苗計劃了,到了那個時候,大唐的農業就真的會進入一個大變革時期。

“妾身一早便知夫君心中有自己的道義在,不然,當日也不會出言教訓武元慶。只是……”

虞秀兒的眼神中有懷疑,孫享福看到了,但也無法做出解釋,隨著時間越久,他弄出來的無法解釋的東西會越多,去交趾或許還能編個理由解釋,去南美洲怎麽解釋?

與此同時,太極宮的禦書房中,張公謹正將孫享福這艘水輪船的好處逐一與李世民分析,最後,說到造價的時候,李世民卻是哈哈一笑道,“弘慎且莫信了那小子的話,最多給個六七成便好,不過,我大唐此時的戰略重點應該在北方,船務之事,需得暫且押後。”

“陛下說的是,臣也是見獵心喜了。”

“對了,那小子處心積慮造船,卻不知所謂何事?”李世民想到此節問道。

“臣也不知,不過此船適合遠航,乃是海船,他造此船應該是為了出海。”張公謹答道。

“嗯,朕回頭傳他來一問便知,另外,朕想派韋叔諧和李公淹去嶺南,你麾下水軍可堪調度?”

“陛下要用,水軍自然隨時可以開拔,只是,馮盎真的要反麽?”張公謹嘴上雖然這麽問,但李世民卻是能看到他臉上的不相信,大唐幾乎沒有將領願意南方發生大的戰亂,在哪裏,可能不打都會死三成。

而且,馮盎若反,會引起大唐各方反叛勢力一連串的反應,因為馮盎掌握的地盤太大,一旦開打,必定會曠日持久,那麽,潛伏的那些反叛勢力以及如狼似虎的幾個鄰國一定會趁勢來攻,奪取利益,到時,情況好,便再來一次比隋末時期還亂的混戰,情況不好,大唐將會被諸多勢力瓜分亡國。

“弘慎可有教朕?”李世民沉默了許久才問道。

“臣以為,莫說馮盎現在還沒有反,就算是反了,陛下也暫時不宜與其動兵,一旦南邊打起來,頡利和突利就不會在西域交戰了,應該會往關中撲來。此外,江夏郡王初到幽州,高麗人也會趁機……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在陛下沒有解決北患之前,應該拉攏安撫馮盎,是以,韋叔諧和李公淹持節去嶺南安撫封賞或可,但卻不能帶兵。”張公謹建言道。

“弘慎之言倒是與玄成所言相當,且容朕思之吧!”

李世民送走了張公謹,很快,就讓人去孫府傳旨,孫享福這小子造了什麽船他其實不太關心,他關心的是,這小子是不是又想到了什麽發財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