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佛與道(第2/2頁)

一下午的時間,竟然生出這麽多糟心的事,不過這點破事能夠讓他結識玄奘法師這樣的歷史名人,也算是意外之喜了,看過百家講壇的他知道,明年玄奘就要開啟西行之路了,而且,一去就是十幾年,以一條善辯之舌戰勝全世界的佛教徒之後,帶著幾百部外國經書回到了祖國。

而那個時候,正是道門發展的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李世民便想要扶持佛門,打壓道門,而且,朝廷又正值經略西域的重要當口,李世民需要一個了解西域情況的顧問,便給了西行歸來的玄奘非常高的禮遇,多次勸其還俗為官,玄奘拒絕,可李世民對他的恩寵不減,留其在長安,不時召見詢問,至此,大唐便不再是道門獨大,佛門也有了一個時常能伴隨皇帝左右的人,之後,兩教才真正的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大人可有辦法化解這次沖突?”玄奘面色凝重道,他雖不在長安,但這些年卻也聽聞了不少佛門與道門之間的爭鬥,當真是殘酷之極。

“大師勿慮,在下與道門掌教袁天罡相熟,等將事情解釋清楚,道門應該不會再遷怒於佛門了。”孫享福給了玄奘一個安心的眼神道。

“如此,那貧僧就憑三寸不爛之舌,勸解佛門內部,不要被小人所利用,助大人平息此次風波。”玄奘微微點頭道。

“如此甚好,我等便分頭行動吧!事後還請大師往在下府上小住幾日,在下有些事情還想與大師探討。”

“一定,一定。”

與玄奘告別之後,孫享福很快便在三清觀裏見到了袁天罡,好在佛門的武僧知道分寸,只是沖擊了幾個小道觀,沒有來這裏搗亂,不過兩人將信息一交換之後,才知道,佛門和道門之所以爆發這麽大的沖突,是因為兩邊都死了人,那些被擡到縣衙去的道士,可能就是佛門的武僧打死的,而佛門,也有幾個武僧在沖突中喪命,重傷者不少。

“可恨的世家子,居然敢如此消遣我道門。”

袁天罡雖然恨那些和尚,但從孫享福嘴裏得知了事情的經過之後,氣的胡子都扯斷了好幾根,可惜,他也拿那些世家子沒有辦法,人家只是動動嘴皮子,就能叫道門焦頭爛額,萬一在朝堂上再進點什麽讒言,李世民可不會為了道門的事去得罪勢力龐大的世家,上次孫享福上朝事件的影響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消除呢!

“這個仇咱們暫且先記下,道長目前還是要約束好道門弟子,不要再生事端了。”

孫享福對這些世家子屢次出手對付自己也是頭疼的很,可惜當下的皇帝都拿他們沒辦法,他一個農家出生的小家臣有能如之奈何,不過他相信防守只是一時的,自己一定能找到反擊的辦法,讓世家也頭疼頭疼。

“貧道自是會約束道門子弟不再找你麻煩,但與佛門之間,就算是貧道不想生事,那些禿驢也不會善罷甘休吧!”袁天罡不岔的道。

“道長請放心,在下已經請人與他們說合,我相信那人定然不負所托。”孫享福勸道。

“哼,如此最好,我道門可是不懼那些和尚,若不是當年幫助陛下打過仗的僧兵仍在,貧道早就將佛門斬草除根了。”袁天罡恨恨的道。

佛教自達摩祖師傳教至中土,早期僧人幾乎個個都習武,到了唐初,武僧數量依然保持著寺廟中較大的比例,是以,李世民用完僧兵之後,又覺得他們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俠以武犯禁是每個統治者都擔心的問題,李世民雖然對佛門很是感激,卻嚴格限制了其傳教規模,在人數上,比這個時期的道士差遠了,但,他也不會讓人公然的對付佛教中人,畢竟那是他的恩人,他需要維持自己知恩圖報的形象。

“佛門若滅,道門安存?袁道長學究天人,當參的透其中道理吧!”

跟聰明人不需要說過多的廢話,等袁天罡呆呆的陷入沉思之後,孫享福便與一見到他就喜歡發呆的李淳風同志告了個別,往宮中而去。

“師叔,你現在還懷疑我的推演麽?此子,怎麽可能是一個農家出生的小子。”過了許久,待袁天罡想透了問題,李淳風才道。

“或許,有些人天生就智慧通達吧!”袁天罡也解釋不透,一個農戶出生的小子,為什麽能把問題看的這麽深遠,於是道。

“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所以,今後我會多與其交往,觀察他的言行。”李淳風好像找到了什麽新的修行道路,一臉認真的跟袁天罡道。

“也罷,與他交好,也不是什麽壞事,另外,此人的實用之學,確是一門有助於我道門發展的學問,師侄聰慧,盡可將其學來。”袁天罡點頭道。

“那從明日起,我便去孫府叨擾,住它一段時間。”李淳風說罷,便自己回家,收拾行李去了。